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28 02:55:37
記者獲得的新版《征求意見稿》全文顯示,主要變動內容包括:非標投資不得對接資管計劃、理財產品杠桿比例不得超過140%、對銀行理財實施分類管理、銀行分級理財產品遭禁等。對此,融360理財分析師馬郢認為,新規的中心思想是降低銀行理財的風險,新規落實后,銀行理財產品整體收益可能下降。
◎每經記者 朱丹丹
2014年,銀監會曾起草擬定《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舊版《征求意見稿》),而就在昨日(7月27日),一位銀行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最近監管部門是有開會討論新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并在舊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動。
記者獲得的新版《征求意見稿》全文顯示,主要變動內容包括:非標投資不得對接資管計劃、理財產品杠桿比例不得超過140%、對銀行理財實施分類管理、銀行分級理財產品遭禁等。對此,融360理財分析師馬郢認為,新規的中心思想是降低銀行理財的風險,新規落實后,銀行理財產品整體收益可能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昨日有媒體報道稱,監管新規較原版本作出了較多的調整,監管力度加大。除了“非標”投資擬不得對接資管計劃,分類管理之外,報道還稱監管層也在考慮對銀行理財投資權益類資產設置投資比例限制,不允許多層通道嵌套等。但記者獲得的新版《征求意見稿》全文中并未提到“嵌套”和對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設限的問題。
昨日,滬指盤中突然跳水,午后一度跌逾3%,最終收盤擊穿3000點整數關口。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暴跌和前述監管層收緊銀行理財監管傳聞有關。
專家:銀監會對風險態度謹慎
實際上,在舊版《征求意見稿》中,銀監會就對非標資產回表、非標資產不允許錯配等理財業務作出了詳盡規定。只是如今兩年多過去了,舊版《征求意見稿》一直沒有下文。7月27日,某銀行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監管部門目前在討論新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我們的資管部門正在研討應對。”
記者比較新舊兩個版本的征求意見稿發現,新版文件明確要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所投資的特殊目的載體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符合銀監會關于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相關規定監管規定信托公司發行的信托投資計劃除外”。也就是說,未來銀行理財資金進行非標投資,或將不能對接資管計劃產品。
“信托業由銀監會進行監管,而各類資管計劃屬于證監會的管轄范圍,不能對接資管計劃的要求極大可能與銀監會統一監管口徑、便于監管有一定的關系。”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分析指出。
馬郢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信托計劃和資管計劃都是銀行投資‘非標’的通道,投資方向都是股票、股票型基金、期貨等相對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信托計劃受銀監會監管,資管計劃受證監會監管。相對于有著不成文的‘剛兌’規則的信托公司,資管公司普遍成立時間較短。目前大部分資管計劃尚未到期,還沒有通過實踐來檢驗其兌付能力。”
他還進一步分析指出,新規將銀行理財業務收歸銀監會監管的范圍之內,一方面是為降低多層通道嵌套、“抽屜協議”、“影子銀行”帶來的潛在風險;另一方面,資管公司普遍成立時間短,且主要由券商、基金公司負責運作,屬于高風險體系,與銀行理財的低風險定位不符,此舉表現出銀監會對于風險的謹慎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征求意見稿》中還將“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分為基礎類理財業務和綜合類理財業務”,實行分類管理。
對此,恒豐銀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蔡浩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這一方面是出于保護客戶理財資金的需要,促進理財品發行銀行相關資質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起到了限制銀行理財資金進入股市的作用,避免其對資本市場和實體企業產生意想不到的沖擊。
馬郢則認為,銀監會此舉意在通過抬高“非標”投資的門檻,降低小銀行因開展高風險理財業務而遭嚴重沖擊甚至倒閉的可能性。
銀行理財收益可能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了解到,新版《征求意見稿》禁止銀行發行分級理財產品。
對此,蔡浩指出,“這條初步看來對現有體系影響很小,某種程度上是為了杜絕分級產品利益輸送現象的出現。”
那么,這些新規對普通投資者的影響如何呢?
馬郢表示,新規的中心思想是降低銀行理財風險,將銀行理財業務更深層次地納入到銀監會的監管體系之下。新規落實后,由于目前普遍存在的、用“非標”資產配置拉高收益的現象料將減少,銀行理財產品的整體收益可能會有所下降,但這對信托產品、大額存單、國債等標準投資的影響或許不大,投資者在購買“非標”投資產品時也可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他還進一步指出,新規實施后投資者買到的銀行理財產品會更像銀行理財產品,低風險、低收益。鑒于目前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有更多資金流向債市和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昨日收盤,滬指報2992點,跌1.91%;深證成指報10405.85點,跌4.11%;創業板指報2155.39點,大跌5.45%。
對此,蔡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影響來看,由于此前部分媒體的報道內容,使市場對金融體系流動性的預期產生了較大擾動,當日A股的大跌就是對這種預期的反應。但從目前看到的新規全文來看,新版《征求意見稿》實際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目前看來沒有那么大,市場應該是出現了超調的現象。
不過,魏驥遙則指出,由于新版《征求意見稿》在多個方面收緊了對于銀行理財的限制,此舉可能會對A股市場在短期內形成利空。如基礎類銀行(理財產品)不能再投資權益類產品,這將導致部分銀行理財資金的流出,但考慮到基礎類銀行(理財產品)的客觀情況,這部分資金量可能不大。此外,新版本中,監管還叫停了分級產品的發行,這也限制了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通過選擇不同優先級份額的方式參加權益類產品的投資。(記者沙斐對此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