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12 01:36:2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施娜 張韻(實習生)
◎每經記者 施娜 張韻(實習生)
“金融是血液,實體是骨骼。實體有多大,金融就有多大。”泰然集團董事長潘寶鋒表示。
一直以來,泰然集團都將“產融結合”奉為上上策。在踐行普惠金融方面,泰然運用大數據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如今,泰然集團又將邁出新的步子。潘寶鋒透露,8月15日,旗下的線上綜合生活平臺——泰然城將啟動。
據了解,泰然城定位于服務個人客戶品質生活的一站式線上平臺,致力于為用戶打造一個虛擬網絡品質生活城市。平臺涵蓋泰然易購、優駟卡、泰然金融和小泰公益四個頻道,分別為用戶提供品質購物、個性購車、金融理財和公益慈善參與等服務。
“未來,泰然城還將在旅游、醫療健康、影視文化、教育等領域展開布局。我們將通過數據技術,為追求品質生活的人群量身定制一個高品質的線上生活服務社區。”潘寶鋒說。
“泰然城”里有什么
據了解,作為泰然城主推的四個頻道之一,泰然金融是泰然最早發展起來的板塊。其旗下設有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綜合服務平臺“泰和網”、線下資產管理公司“泰然金服”、以及股權投資基金“泰然天合”等專業分支服務機構。
雖然互聯網金融正經歷著“洗牌”,但泰和網依然處于高速發展狀態。近日,泰和網發布了2016半年報。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泰和網累計投資金額37.3億元,注冊用戶42.8萬人,為投資人賺取收益2000多萬元,其中2016年上半年投資金額為25.9億元,同比2015年上半年增長1101.41%,為投資人賺取收益1100多萬元,同比增長340.85%。
值得一提的是,泰和網投資人的復投率為17.21%。“我們要為這40多萬投資者創造更多的服務。”潘寶鋒說。
未來,金融方面,除了原有的服務,潘寶鋒希望更專注于“O2O一站式家庭理財服務供應商”。他說,“只要具備相關的牌照,保險、信托、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都是可以做的。”家庭理財應該是一個分散性的投資,但分散性投資不是在多個平臺上完成,而是在一家安全、可靠的平臺上找到合理的配置。
除了金融,泰然城還將提供品質購物、購車、公益等方面的服務。據介紹,泰然易購定位于個性化跨境電商平臺,將“海外好貨”帶進更多中國家庭。
“第一,從市場環境來說,目前跨境電商還未見寡頭,而其在電商領域仍處于相對新興的一個切入點。第二,從消費升級的角度出發,我們知道傳統電商的優勢僅在于消費物品的優惠和消費渠道的便利,而我們眼中消費升級的理念是品質第一,低價第二,即在提高品質的前提下,更注重提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提供一個價格相對合理的產品,這就是我們對電商的定位。第三,我們之前做過泰和網,通過互聯網金融積累了一大批投資者,再加上過去的技術、人才、團隊經驗,我們可以用較低的成本進一步開發新的產品。”潘寶鋒說。
此外,優駟卡主要專注于線上二手車交易及服務,除了提供專業的二手車收購、置換、銷售、寄售等服務,還將為泰然城用戶提供車輛美容、車輛裝備等服務,并通過線下二手車4S店,為用戶提供完備的O2O體驗及展示服務。
而小泰公益則將整合眾多公益機構及慈善明星,為用戶提供一個開放式網絡公益平臺,讓每個用戶都能簡單而快樂地加入公益行列。
借“城”實現產融結合
“泰然城,是實現金融與實業的結合。”潘寶鋒表示。
據悉,為實現“產融結合”這個目標,其實早在兩年前,關于“泰然城”的構想就已經在潘寶鋒的腦子里打轉。2015年10月,潘寶鋒正式提出打造泰然城。設計規劃,“夯土筑墻”……經過大半年的建設,如今泰然城已經基本完工,8月15日即將揭開面紗。
對于從“跨境電商”切入,有人認為這是“追風口”的行為,但潘寶鋒并不贊同這一說法,“并不是因為處于‘風口’去做,而是做了發現正好趕上了風口”,就像其2012年開始從事互聯網金融行業,創辦泰然金融一樣,那會還沒有互聯網金融這個熱詞。
不過,選擇跨境電商這個切入口與潘寶鋒曾經的貿易經歷也是有一定相關的。
“出口、投資、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這幾年的情況一直都不是特別好;投資,我們也知道,已經相對過剩。所以,我認為,未來三到五年甚至十年一定是靠消費。”潘寶鋒說,“而跨境只是一種方式,現階段主要將國外有一些品質好、價格合理,但在國內知之甚少的產品,經過篩選引入到國內。未來,也不排除上架國內有品質的產品。”
同時,采訪中他也表示,“不是為了金融去做電商,而是看中了消費升級的廣闊市場。金融只是一種服務,不要把它上升到太高的高度。我覺得,未來的新的金融方向應該會結合在場景里面,一定是多樣化的、有趣的、帶有文化的,且無處不在。”
據透露,即將上線的泰然城除了滿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還將加入“互動直播”的元素,滿足精神層次的需求。
而對于其有別于現在通行的先做電商再拓展到金融的路徑,潘寶鋒則不以為然,“無論是電商還是金融,都是做服務的,既然電商的客戶可以變成金融的客戶,那么為什么金融的客戶變成電商的客戶就不可以呢?電商相對于金融的優勢在于它獲取客戶的能力更高,但兩者是相通的,金融客戶也可以購買品質生活的產品,這是一個出發點。而做了電商,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消費是一個大市場,不是一個小市場,沒有一家公司能占領全部市場。消費金融是一個大藍海,也更符合互聯網金融的方向”。對于可能面臨的行業競爭,潘寶鋒更是自信滿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