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11 08:40:45
據了解,美拜電子是贛鋒鋰業(002460,SZ)于去年7月以3.67億元收購的全資子公司,這也是美拜電子繼今年3月份因堆放的電芯故障自燃引起火災后,年內第二次發生火災。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歐陽凱 吳澤鵬
每經記者 歐陽凱 吳澤鵬
據深圳市龍華新區管委會消息,7月10日上午9時許,龍華華聯社區河背工業區美拜電子廠(以下簡稱美拜電子)B棟4樓發生火情,而后引發爆炸。事故造成3名人員受傷。
據了解,美拜電子是贛鋒鋰業(002460,SZ)于去年7月以3.67億元收購的全資子公司,這也是美拜電子繼今年3月份因堆放的電芯故障自燃引起火災后,年內第二次發生火災。
“對今年的業績肯定是有影響的,到底有多大,我們還不好說。”贛鋒鋰業董秘歐陽明告訴記者。據了解,去年,美拜電子實現凈利潤3478.67萬元,未達到4300萬元的業績承諾目標。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美拜電子今年可能將繼續無法實現業績承諾。
附近居民樓玻璃被震碎
鋰電池很火,但似乎火錯了方向:3月份以來,贛鋒鋰業在深圳的子公司已經兩次發生火災。
據深圳市龍華新區管委會《龍華河背工業區美拜電子廠火災情況通報》披露,7月10日上午9時時許,美拜電子廠B棟4樓發生火情。9時14分,消防員準備進行火情勘察時,廠房四樓發生爆炸,廠房玻璃及部分墻體受損,飛濺物致1名消防員及2名路過群眾受傷,10時30分許,現場明火被撲滅。
截至記者發稿,消防人員仍在現場處理事故。深圳市龍華新區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現場表示,由于墻壁坍塌需另請專家檢測是否需要拆除,工廠短時間內恐怕無法恢復生產。
“今早大概9點10分就看到有火光,不一會便聽到一聲爆炸,我當時還在刷牙,你看我店上的招牌都被震壞了。工廠對面的居民樓才慘,玻璃都被震碎了,有熟睡的人被掉落的玻璃劃傷”,附近一飯店老板告訴記者,因為是周日,車間無員工上班,暫未聽說有人員傷亡,但受爆炸停電影響,附近多個商鋪歇業。
龍華新區管委會稱,經初步勘查,發生燃爆事故的美拜電子燃爆物為四樓老化車間的鋰電池半成品。
據自稱離職2個月的美拜電子生產部前員工介紹,爆炸發生的四樓是公司研發部,一二三樓是生產部。“這次爆炸嚴重,加上工廠本身流水線生產,沒有三個月是無法恢復生產的”。
“我知道這個事情,但不知道具體情況是怎么樣的。”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事實上,今年3月份,美拜電子剛發生過一次火災。根據贛鋒鋰業今年4月發布的火災進展公告披露,3月22日凌晨,全資子公司美拜電子倉庫因電芯故障自燃引發火災,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并于第三天恢復正常生產。
去年業績承諾不達標
4個月內兩次出現火情,是否與公司的安全生產管理有關?
前述離職員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電池本身是易燃易爆物品,發生意外無法避免,只要預防做到位了,肯定就不會發生這么大的爆炸,只要派人在敏感地帶蹲守,即便意外著火了也能立即撲滅解決,不至于產生爆炸”。
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則表示,由于此次爆炸原因未明,目前還不能下定論,“從管理方面來講,我們的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具體還沒有結果,我們也不能亂說。”
事實上,自2015年7月,贛鋒鋰業3.67億元全資收購美拜電子以來,除兩次火災外,美拜電子的承諾業績也未能達標。
根據收購協議,美拜電子2015年、2016年實現凈利潤分別應不低于4300萬元和5600萬元,但2015年美拜電子實現凈利潤為3478.67萬元,距離承諾業績尚差800余萬元。
此次,美拜電子火災引起的爆炸會給公司帶來多大的損失?贛鋒鋰業董秘歐陽明表示,損失在所難免,但目前數據還無法統計。
而據贛鋒鋰業此前公告披露,3月份美拜電子的火災初步預計全部損失金額不超過2000萬元。
“今年3月份的火災,公告損失大概2000萬元,加上這次,會不會導致今年公司也不能實現業績承諾?”“有可能。”李良彬告訴記者。
實際上,伴隨新能源汽車的火熱,鋰電池產業鏈擴產頻頻,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距江蘇啟東海四達爆炸才過去不到兩個月,美拜電子的爆炸再次引起不少業內人士反思。
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從去年以來,鋰電產業鏈上下游擴產迅猛,電池安全問題也變得格外嚴重,不僅電池的生產,電池的應用問題也很大。
“不少鋰電池工廠擴產厲害,這是大躍進惹的禍,本身企業管理水平也比較粗放,幾因素綜合作用導致(事故),行業確實在這方面應該加強規范和監管。”墨柯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7月,贛鋒鋰業曾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全資子公司美拜電子使用自有資金2.28億元投資建設全自動聚合物鋰電池生產線項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