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05 00:42:40
隨著7月1日國內又一快遞巨頭韻達貨運確認借殼新海股份,國內A股市場即將聚集申通、圓通、韻達和順豐“四大快遞軍團”。不過,快遞證券化高潮背后,快遞行業同質化仍然嚴重,未來幾大快遞公司的盈利能力面臨考驗。記者注意到,2013年~2015年,“四大快遞軍團”整體市場份額下降了近1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記者 李卓
隨著7月1日國內又一快遞巨頭韻達貨運確認擬180億借殼新海股份(002120,SZ),國內A股市場即將聚集申通、圓通、韻達和順豐“四大巨頭”。
不過,快遞證券化高潮背后,快遞行業同質化仍然嚴重,未來幾大快遞公司的盈利能力面臨考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各家借殼公告披露的經營數據發現,2013年~ 2015年,“四大巨頭”整體市場份額下降已近10%。就在“四大巨頭”紛紛借殼上市之際,今年上半年,百世、優速、天天、快捷、速爾等多家快遞公司都已經成功融資補充“彈藥”。換言之,“四大巨頭”還面臨來自其他快遞公司的競爭壓力。
興業證券最新研報分析認為,對比美國經驗,行業參與者盈利能力提升來自兼并重組帶來的集中度提升。然而,“三通一達”的陸續上市意味著行業的大規模兼并重組短期內發生的可能性較小,而這將成為快遞行業估值提升的一個長期障礙。
●韻達借殼趕上“新玩法”
韻達貨運借殼雖然來得突然,但在整體行業借殼上市的大背景下也并不意外。
去年申通快遞借殼艾迪西(002468,SZ),今年1月圓通速遞宣布借殼大楊創世(600233,SH),5月順豐控股借殼鼎泰新材(002352,SZ),韻達貨運借殼新海股份的公告已發布,目前已有四家快遞巨頭將聚首A股。
新海股份公告稱,韻達貨運擬作價180億元借殼新海股份,借殼完成后,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變為聶騰云、陳立英夫婦,二者持有新公司股份共計77.49%。
按照新海股份的公告,此次交易包含兩部分,即資產置換和發行股票購買資產。其中,擬置出資產初步作價6.61億元;擬置入資產初步作價180億元,兩者差額為173.39億元。置入資產與置出資產的差額部分由公司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自韻達貨運全體股東處購買。
為業界關注的是,韻達貨運此時借殼碰上了“新玩法”。6月17日,證監會就《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開始,有關借殼的擔憂在二級市場迅速擴散,不少押寶資產重組的投資者紛紛逃離。證監會收緊借殼,取消配套融資,對重組方提高實力要求等。在此背景下,韻達快遞的借殼上市之路必然面臨一系列新難題。
其中,影響最直接的一條就包括“取消重組上市的配套融資”。受此影響,韻達此次的借殼方案并沒有募集配套資金。
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在借殼上市完成后,韻達應該還會再發布相關再融資方案。尤其,韻達的原實際控制人聶騰云、陳立英夫婦及其一致行動人在重組后持有上市公司的比例高達70%左右,這完全給上市后再融資留下空間。
不過,相比此前已經發布募集配套資金方案的申通、圓通和順豐,韻達已經晚了一步。畢竟,誰能率先上市融到資就意味著拿到“彎道超車”的機會。
“除非他們的募集方案也被否。”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就政策收緊的趨勢看,目前不好說,但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其他快遞企業搶食通達系
雖然借殼上市潮將有助于快遞巨頭鞏固市場地位,但“四大軍團”募集配套資金的不確定性,也將使他們面臨來自其他快遞公司的更大競爭壓力。
其實,這種擔憂并非空穴來風。在過去,僅“三通一達”就可以占到全部市場份額的70%~80%。但從現已公開的“四大軍團”實際經營數據看,其中“兩通一達”(圓通、申通、韻達)的整體市場份額已經從2013年的42.9%下降到2015年的37.6%。
據業內估計,尚未披露經營數據的中通快遞市場份額雖不會低于韻達,但也不會超過圓通。如此看來,即便加上中通,“三通一達”的整體市場份額也只有50%左右了。另一方面,其他快遞公司都已經在今年上半年紛紛宣布融資,可謂磨刀霍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四家借殼上市的快遞企業,除順豐之外,其他三家2013年~2015年的單件收入受行業價格戰影響,整體都呈下降趨勢。截至2015年底,韻達的單件收入最低,僅2.33元;順豐、圓通、申通的單件收入分別為28.3元、3.99元、和3元。
興業證券認為,目前階段,在加盟制快遞細分市場下,大部分加盟商經過多年的價格戰,已經接近盈虧平衡,因此價格再大幅下降的空間并不大。也正因如此,將對快遞企業未來的市場競爭在服務上提出更高要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