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6-06-02 08:35:48
記者從業內獲悉,從5月底開始,保險資管公司的通道業務被暫停,各公司需要按照保監會的要求,對這一項業務的投資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等進行自查。
證券時報記者從業內獲悉,從5月底開始,保險資管公司的通道業務被暫停,各公司需要按照保監會的要求,對這一項業務的投資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等進行自查。
保險資管通道業務
八成是銀行存款業務
日前,中國保監會下發《關于清理規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通道類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開展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存款通道等業務的清理規范工作。
根據通知,此次清理規范是為“進一步加強受托投資管理,防范資金運用風險,避免出現因內控措施不嚴導致資金被不法分子挪用或詐騙等風險事件。”
證券時報記者從業內了解,目前保險資管通道業務規模超過萬億,其中以銀行存款通道為主,占比大約在85%以上,這也是此次成為清理重點的原因。
據了解,保險資管的存款通道業務,主要是指資金來源與投資標的均由商業銀行等機構確定,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通過設立資產管理計劃等形式接受商業銀行等機構的委托,按照其意愿開展銀行協議。
簡言之,操作方法是銀行借用保險資管計劃,將銀行的同業存單變成協議存款,將收益較低的同業存單變成協議存款,銀行可以增加1個百分點~3個百分點的利差收益,而保險公司不承擔主動管理職責,投資風險由委托人承擔,卻可以收取一筆通道費。
四類風險值得關注
通知顯示,此次清理規范工作以公司全面自查為主, 會將根據非現場監測情況,對有關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相關業務進行現場檢查。
其中自查內容包括投資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一位保險業內人士表示,保險公司協議存款的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不容忽視,過去行業內曾經出現偽造公章、登記不完備等問題。監管部門一直高度重視這一問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份,保險資金運用余額近12萬億元,其中銀行存款2.23萬億元,占比18.6%。
在清理規范期間,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暫停新增辦理通道類業務。
保監會要求,各資管公司要在2016年7月31日前完成自查及清理規范工作, 并報送通道類業務自查報告。對存在風險的相關業務,公司應當及時整改,并采取有效風險防范措施;對已經發生損失風險的,公司要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管理責任。
據了解,通道類業務近年不僅在保險資管,也在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中都有快速發展的勢頭。通道類業務具有三大特征,即免盡職調查、投資指定而不需要承擔主動管理的風險、以及到期原狀返還,使得通道業務具有監管套利的屬性,這也是大獲發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基金子公司的通道已經受到相關規定的約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