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22 12:10:59
最新出爐的5月民生新供給制造業綜合指數為45.8%,較上月下降1.1個百分點,未能維持此前連續兩月回升的勢頭。但數據中也不乏亮點,企業盈利指數連續第三月回升,表明企業的盈利能力仍然處于復蘇通道之中。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經濟仍舊處于有望以階段性探底而對接企穩的演變過程中,只是完成探底的趨勢尚立足未穩。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5月22日,最新出爐的5月民生新供給制造業綜合指數為45.8%,較上月下降1.1個百分點,未能維持此前連續兩月回升的勢頭。
其中,企業經營指數與上月持平,而設備利用情況、從業人員指數、訂單指數、生產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等均有所下滑,表明制造業企業經營的復蘇態勢出現了波動。
但數據中也不乏亮點,企業盈利指數連續第三月回升,表明企業的盈利能力仍然處于復蘇通道之中。此外,企業的融資狀況指標中,總體融資情況指數和資金周轉指數均保持連續第三個月回升,表明貨幣政策對企業的扶持在持續發力。
大幅回升結束在意料之中
民生銀行研究院報告稱,民新指數結束連續兩個月的大幅回升在意料之中,反映實體經濟依靠需求推動復蘇并不穩固,近期信貸放緩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預期加強,企業選擇理性觀望。
央行5月13日發布信貸數據,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從3月的1.37萬億元大幅下降60%至5556億元,不及預期的8000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從3月2.3萬億元驟降68%至7510億元,只達到預期1.3萬億元的一半;M2增速也從13.4%降至12.8%。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本月小微企業的資金周轉指數反而是下降的,此外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情況指數下降0.2個百分點,而其中小微企業大幅下降了1.1個百分點。
他分析說,這些情況聯系到由于此前一季度信貸增長較快,因此四月份以來信貸有某種“點剎車”的實際情況,說明在此次信貸政策調整中小微企業可能受到了更為明顯的影響。
實體經濟仍具有回升動力
綜合整個指數情況,賈康認為,經濟仍舊處于有望以階段性探底而對接企穩的演變過程中,只是完成探底的趨勢尚立足未穩。“本月民新指數的波動是在當前穩增長的政策和推進供給側改革需雙管齊下、同時經受陣痛的背景下,因而我國經濟以筑底連企穩的前景依然可以認為是謹慎樂觀、不失積極的。”
這點從企業盈利能力指數上可見一斑,在銷售價格指數回升和原材料價格指數下降的共同作用下,制造業企業盈利指數較上月提高0.5個百分點至50.5%。
民生銀行研究院報告認為,本月制造業與非制造業盈利能力的提升與企業放緩經營活動形成反差,整體經濟的回暖從根本上來看是眾多微觀企業盈利的增長,因此未來實體經濟仍具有回升的動力。
在政策建議上,民生銀行研究院報告稱,短期需求推動的外生性增長具有不可持續性,且伴隨著“加杠桿”等副作用。當前仍應發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作用,需求擴張只能適度。
該報告還提醒說,與需求政策一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要做好預期引導,既要防止實體企業盲目擴張,也要防止企業對改革的認識不足而采取觀望與被動等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