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21 13:26:35
4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簡稱山東省工商局)方面獲悉,山東省已經暫停登記注冊在名稱、經營范圍中含有“金融”相關字樣的企業。
每經記者 彭斐
隨著經濟結構和金融方式轉型的不斷深入,新興互聯網金融業態相關風險日益積聚,如今,相關專項整治已悄然開啟。
4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簡稱山東省工商局)方面獲悉,山東省已經暫停登記注冊在名稱、經營范圍中含有“金融”相關字樣的企業。
山東省工商局業務部門人士表示,最早暫停時間就在最近兩周,范圍包括山東全省,注冊企業名稱中不能帶“金融”,只能帶有“投資”字樣。
而在4月14日,國務院組織14個部委召開電視會議,將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有關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項整治,為期一年。當日,國務院批復并印發與整治工作配套的相關文件。
文件按照“誰家孩子誰抱走”的原則,共有七個分項整治子方案,涉及多個部委,其中,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將分別發布網絡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和互聯網保險等領域的專項整治細則。
據財新網報道,按照央行4月14日出臺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各省級政府將聯合當地金融監管部門,主要從在工商系統登記注冊的企業入手,進行業務性質界定,以便分類處置。
對此,山東省內一位金融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工商系統管的是入口,這是嚴把市場準入關,從源頭進行處理和防范。
在《實施方案》的要求下,由各省級政府組織轄內監管機構,對互聯網金融業務活動進行界定,以進行分類處置。同時,各類業務“線上線下一起抓”,建立“負面清單”并嚴格管理準入。
該專項整治工作持續不到一年,按照《實施方案》的部署,分摸底排查、清理整頓、評估、驗收四個階段,所有工作將于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
在整治對象中,P2P和股權眾籌屬于“重中之重”。具體而言,將要求P2P不得設立資金池、自融自保、期限錯配、期限拆分;除信用信息采集、核實、貸后跟蹤、抵質押管理等業務外,不得從事線下營銷。
對于P2P和股權眾籌平臺,未經批準均不得從事資產管理、債權轉讓、股權轉讓、股市配資等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據第三方網貸資訊平臺網貸之家統計,自2011年P2P網貸平臺上線以來,截至今年3月,國內累計成立的P2P理財平臺達3984家,已有1523家公司倒閉或者跑路,問題平臺占比高達38%。
上述山東金融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山東作為P2P平臺跑路的重災區,在去年即已經加強對相關平臺的監管,并提高相應門檻。
類似的事件,在互聯網金融活躍的城市已陸續展開。財新網在報道中提及,北京暫停登記“項目投資”“股權投資”“投資管理”“投資咨詢”“投資顧問”“資本管理”“資產管理”“融資租賃”“非融資性擔保”等投資性經營項目。名稱或經營范圍中包含跟金融有關表述的企業,也暫停核準登記。
在具體操作方式上,前述山東省工商局業務部門人士則表示,山東省在相關企業注冊時,只能帶“投資”,但不能帶“金融”字樣。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