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基金業協會念“緊箍咒”:私募務必在4月15日前進行季度信息更新,逾期兩次影響新產品備案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14 09:24:49

火山財富記者注意到,私募監管越來越嚴格,不管是在私募信息披露這一塊,在私募發行新產品備案這一塊也加強了監管。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建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楊建

每日經濟新聞.火山財富記者注意到,4月13日一大早,有私募大佬在朋友圈發布消息稱,“各位私募基金管理人請務必在本周五(4月15日)前在協會備案系統進行季度信息更新!逾期協會系統將會關閉。未按時更新信息達到兩次的,協會將列入異常機構名單并公示。一旦私募基金管理人作為異常機構公示,即使整改完畢,至少6個月后才能恢復正常機構公示狀態(異常機構公示狀態下,不接收新產品備案),請大家安排好時間!”

不履行持續報告義務將被列入“異常機構”

火山財富記者昨日(4月13日)立馬查閱基金業協會網站發現,據《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指引1號》披露,信息披露義務人的信息披露報告包括月度報告、季度報告和年度報告。月度報告應當在每月結束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季度報告應在每季度結束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年度報告應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后的4個月內完成,每年4月30日前發布上一年度報告。除另有約定的外,月報、季報、年報應通過中國基金業協會指定的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平臺進行發布,投資者可以登錄進行查詢。

有私募告訴記者,根據協會相關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若未按《辦法》要求履行季報、年報以及重大事件報告的義務,將不可進行新產品備案;若累計兩次未及時更新信息或上傳報告,則6個月內不可進行新產品備案,同時將被列入“異常機構”公示名單,機構聲譽難免受損。此外私募基金管理人若在4月底前仍未提交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年度財務報告”、完成年度更新,則直接進入“異常機構”名單。

火山財富記者注意到,早在2月4日,基金業協會發布《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除了向投資者披露信息以外,還應當通過基金業協會指定的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備份平臺報送信息,私募基金至少每季度向投資者披露一次,單只管理規模金額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至少每月向投資者披露一次。

基金業協會這次為私募凈值披露定下規矩,至少每個季度披露一次。雖沒有明確一定公開披露凈值,但只要私募基金向托管機構報送凈值數據,就會在相關信托公司官網披露出來,其實起到了凈值公開的作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出私募信息披露大有向公募監管看齊之意。

實際上,凈值披露越少,操作越容易,而凈值過于頻繁的公布,如果披露期間市場行情不好,凈值折損過快,可能會引起投資者情緒波動,對投資產生不利影響;當然,不排除部分私募基金業績深陷谷底而刻意遮羞。深圳一私募投資總監告訴記者。

無獨有偶,私募一姐王茹遠就因為產品信息披露問題遭遇麻煩,在4月12日有人在微博爆料,一只名為宏流招財貓港美中概通的產品虧到5毛錢以下(3月底累計凈值0.4875元),客戶質疑產品運作不透明,所謂微信發的年報沒有任何產品運作數據披露。不過,宏流投資相關人士表示,產品財務狀況和運作情況等需要披露的數據,正在與托管行等走流程,會在法規規定的4月底之前向客戶披露。

500萬以下規模的私募產品備案被擱置

火山財富記者注意到,私募監管越來越嚴格,不管是在私募信息披露這一塊,在私募發行新產品備案這一塊也加強了監管。有券商負責機構業務的人員告訴記者,基金業協會反對私募保殼倒殼,目前500萬以下的小規模私募保殼產品都不可能通過備案,而之前市場上炒得最熱的券商200萬元的保殼方案,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看到成功的案例,500萬的規模都沒有通過備案,更不要說200萬的產品了,因為存在保殼嫌疑,所以在審核上特別嚴格,我們公司500萬的產品報上去很久都沒有回音,感覺被無限期擱置。

據了解,今年2月5日中基協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后,私募圈就掀起了一陣保殼熱,眾多券商則大力推出了一系列大尺度的保殼業務方案,包括最低可以成立200萬規模的保殼產品,最快3天可以解決保殼問題,打包解決零實繳資本金、高管無從業資格、以及解決相關法律意見書等問題。

廣州地區一私募告訴記者,對于倒殼行為,基金業協會明確反對的,據他了解的情況,如果一個私募的法人或者重要股東要變化,協會一定會讓私募提供說明及相關法律文書,而對于變更法人的私募可能還要重新審核。根據規定,今年5月1日是第一批私募到期無產品注銷的時間點,6月1日為第二批,8月1日是第三批,“現在保殼和倒殼都不容易,只能寄希望趕著時點發產品。

實際上,發行500萬的保殼產品來保住私募牌照可能并不容易,因為新規之后私募成本上升較大,對小型私募來說是個較大考驗。那到底要多大產品規模才能保證私募機構自身的盈虧平衡呢?此前就有媒體報道,在目前行情下,想從市場中賺錢本身就是件難事,一不小心還可能觸及清盤線,私募已是壓力山大。如果在壞的情況下業績提成趨于0,而支撐私募存活的資金來源,只剩下固定管理費收入這一塊。而2%的固定管理費,刨去支付給通道和渠道各方的費用,實際到手的不足1 %,募集費、通道費、合規費等合計上1000萬一年的運營成本。 

粗略一算,10億的管理規模,意味著不靠業績提成,固定管理費剛好可以養活自己。10億生死線,姑且夠活。想要活得從容,資產管理上有發揮空間,從而促進業績提升的良性循環,管理規模的擴大看來是首要環節。可又談何容易?即使擴大規模,是否能游刃有余的管理好大規模資產,又是一個挑戰。

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底,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5901家,已備案私募基金27553只,認繳規模5.70萬億元,實繳規模4.61萬億元。截至2016年3月底,私募基金管理人按正在管理運行的基金總規模劃分,管理規模在20-50億元的322家,管理規模在50-100億元的122家,管理規模100億元以上的有94家。而從目前協會公示數據來看,九成的私募管理規模低于10億元,其中絕大部分低于5億元。

火山財富扎根于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注“火山財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私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日本 |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无遮挡 | 亚洲第一a在线网站 | 少妇把腿扒开让我添免费视频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