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12 01:55:5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陽戈
◎每經記者 趙陽戈
進入年報時間后,新三板中有些公司在股轉系統不一樣的“緊箍”下,被ST的“帽子”加頂。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目前有6家公司遭遇年報大考“不及格”,新成為ST的一員。
6公司進入ST陣營
3月28日,山東巨環(830967)宣布摘得2016年的首頂ST“帽子”;逸尚信息(834485)緊隨其后,于3月31日表示會從4月1日起實行風險警示;這之后,萬象娛通(834161)、源渤科技(430734)、樺清股份(430232)也相繼進入ST陣營,就連春秋鴻(831051),也不幸于4月7日被實行風險警示。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同花順iFinD數據,實際上從2014年5月以來,新三板市場中被實施了ST的公司本不算多,共計14次,涉及13家公司,而2016年截至目前就占了其中的6席。但目前留在新三板中的ST公司則剩下12家,因為這14家中有2家公司撤銷了ST的“帽子”,分別為鼎訊互動(430173)和津倫股份(430197),兩者被實施ST的日期分別為2015年4月29日和2014年5月5日,撤銷時間分別為2016年4月8日和2016年4月11日。而ST樺清(430232)是在2014年6月24日被實施了ST后,原本在2015年5月7日有過撤銷的記錄,但郁悶的是,在今年4月1日,該公司再度戴上了ST的“帽子”。
新三板有兩大“緊箍”
說起新添的5家ST公司,其實就是被兩大“緊箍”所約束了。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第4.2.8條第(一)款的相關規定,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在3種情況出現時,需要實行風險警示:其一為“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否定意見或者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其二是“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其三為“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規定的其他情形”。很明顯,前兩種情況,容易在市場出現。
從實際情況看,今年首家被風險警示的ST巨環(830967),以及前述二度被ST的ST樺清,正是因為第一條“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否定意見或者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而被戴帽的。
另外3家企業則是因為凈資產為負值被ST。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