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3-18 17:15:25
該省要求,各地市要摸準樓市庫存情況,并制定去庫存方案,結合實際出實招。
每經編輯 吳若凡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近日,南方某省會城市由于面臨著庫存壓力,一方面鼓勵農民工和農民進城購房,一方面,加大棚改貨幣化安置。該政府還表示,今后政府不再建安置房。(說這么多,你猜到是哪個省了木?)
該省要求,各地市要摸準樓市庫存情況,并制定去庫存方案,結合實際出實招,及時制定具體方案。同時,要廣泛宣傳“農民在城市購房是升值,在農村建房是貶值”的理念。
上面有新規,下面媒體得有不明覺厲的標題才能吸引人啊!比如說:
《鄉村違章搭建亂相!有關部門嚴令拆除!》
導語:我省小產權房連續多月價格暴跌!三層小樓已買不起省城公寓的廁所。
市場看樣子要開始活躍了,開發商當然熱情洋溢。乃至于發生了下面的劇情…
有某項目營銷總監就敲老板大門說:您趕快給我一筆經費,我好到田間地頭,刷樓盤廣告。
老板說:太好了,賣了三年都賣不掉的房子終于有去處了,還不趕快去?
兩天后…
營銷總監:農民說,買房可以,得用地里玉米抵。
老板:你這是在給我去庫存,還是在給他們去庫存啊。
順手把微信轉給了營銷總:本省玉米特大豐收,收購價低至0.1元/斤,因無人收購,多數玉米爛在地里。
這個故事,段子味很濃(雖然聽說是真故事),但背后體現的很多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窘境:
農民的真實想法是“要買也干嘛在省城這種地方,家里有房不說,想要高大上,不如直接投奔在上海工作的兒子。”
也是,現在找個上海周邊的什么嘉興、太倉,或者北京邊上的燕郊、廊坊買一套房,保值增值能力,或者就說面子,也都比省城好多了。
但另一方面,政府和開發商都急迫想去庫存,各種政策、各種戰術,但還是可能換回答是“除非玉米抵不然沒必要買房”這樣尷尬的境遇。
今天臨近周末,邦爺也就講個段子式的故事給大家輕松下。
雖然有些人還是會往深了想,比如→去庫存的設計要謹慎啊,搞得不好,就不是庫存能否去掉的問題,而是刺激人口流出的問題了~
? 對本文有任何疑惑請關注邦地產,也可加入“邦地產粉絲群IV”與作者交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