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6-03-01 10:53:47
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面對不同地區的樓市特點,政策也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能用一個地方的政策套到所有城市,“一刀切”的放松政策并不可取。
房地產去庫存的壓力很大。根據萬得數據,2014年底,本輪市場庫存周期達到14個月左右的高位。
中央看到了庫存問題的嚴重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化解房地產庫存是今年五大工作任務之一。
2015年以來,房地產庫存總量基本保持平穩,各種契稅、金融、行業政策對庫存去化初顯起色,使得成交量明顯回升,庫存去化周期明顯縮短趨勢。特別是去年底到今年初,首付、稅費等政策的調整對剛需的支持起到了推動作用。
在這樣的去庫存背景下,房地產恢復性增長是可期的。
樓市分化,庫存也分化
近期,在“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背景下,一線城市的庫存量已顯著下降,且庫存去化周期維持在4—9個月之間。
據有關房產數據中心統計,春節后首周內,北京二手住宅的網簽量高達6048套,日均成交864套,這樣的成交量成為節后首周交易量從2010年以來的最高值。
其中,北京二手房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4.15萬元,較2015年全年均價約上漲5%;上海屢屢被曝出春節后房東漲價,但銷售依舊火爆;而純粹的投資客也是深圳房價高漲的重要推手。
受政策紅利的影響,近期一線樓市樓價有所向上。但是目前一線城市的房價似乎“輿論更熱”。
伴隨一線城市土地市場過熱,不少房地產開發企業在一線城市拿地趨向審慎,轉而密集布局二線城市。
例如不久前,經過133輪報價,某開發商以37.71億元競得廣東省佛山市一塊面積為10.9萬平方米商住地地塊,樓面價首次過萬,溢價率177.28%,逼近周邊在售房價。
也就是說,雖然去庫存壓力大,但是正如分化的樓市,庫存也有市場分化,必須充分考慮地區特性。目前真正的問題在于基本面較差的三、四線城市,它們的庫存量較高,去化周期長,部分城市如蚌埠、溫州、青島、福州等庫存去化需20個月以上。
去庫存首要提升產品附加值
面對庫存難題,房地產行業的標桿企業——保利地產的做法,值得探討。
首先,打造保利“生活圈”,提升產品附加值。在保利地產制定的企業“十三五”計劃中,明確提出了打造“保利生活圈”。保利生活圈以社區為中心,打造基于全生命產業鏈的服務平臺,提升產品附加值。
其次,強化產品競爭力,建立綠色全生命周期居住系統。建立綠色全生命周期居住系統的標準,由“關懷客戶全生命周期的全精裝房+集合物業、商業、養老、教育等的社區服務”以及“強調體驗的O2O平臺”組成,打造更具競爭力和市場接受度的產品。
第三,經營注重效率,精準把控價值鏈上的每個環節。保利地產注重整個生產鏈條的科學性與效率,包括投資有效性、產品定位有效性、產銷平衡、營銷方向等多個方面。
最后,減緩客戶壓力,提供多元化購房支持服務。在客戶購買上提供多元化的手段支持。2015年,保利地產成立了保利小貸公司,開發多種金融工具幫助客戶。針對首付能力不足的,或有舊房換新需求的客戶,保利可以提供首付小額貸款等服務,也有延長分期付款等政策支持。
總而言之,保利地產的做法是在供給側上下功夫,提升產品的適應性,更加適銷對路,從而從源頭上消除庫存。
目標是維持房地產市場健康成長
2015年,國家要求將房地產行業的重點問題聚焦在去庫存方面,強化了市場對于寬松政策的預期,同時也為后續行業利好政策在各大城市鋪開落地奠定了基礎。
地方層面上,各地紛紛出臺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房地產行業發展進行規劃,同時,推出各項財政補貼、限購松綁政策等利好措施。預計2016年庫存壓力較大的地方政府將深入落實房地產去化的政策細則,加大房地產庫存去化步伐。
2016年,中央將戶籍城鎮化作為房地產去庫存的著力點,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促進房地產庫存去化。發改委近期發聲,要有序化解商品房庫存,將制定實施1億非城鎮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
綜合梳理政策,我們可以看出,國家推進去庫存政策,目標是維持房地產市場健康成長。
因此,面對不同地區的樓市特點,政策也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能用一個地方的政策套到所有城市,“一刀切”的放松政策并不可取。一線城市取消樓市限購可能性不大,還是要抑制投機,三線城市要去庫存,讓市場能夠可持續地健康發展。
而對于未來政策,我們的期望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加大各級政府對中央在2015年出臺政策的落實力度,如落實中央37號文的規定,允許房企調整商業、公寓的規劃;其次,建議用房貸利息抵扣個人所得稅,支持剛需;第三,建議用市場化、貨幣化手段解決保障房建設;最后,建議盡快推出REITs政策促進商業地產市場發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