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2-17 12:09:23
28萬可以買三層小洋樓,為什么38萬買公寓?讓農民消化庫存也許根本就很難...
每經編輯 杜冉樂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回顧:回鄉篇I--為什么我們寧要上海一張床,不要三四線城市一套房? 回鄉篇II--年收入只比北京人少一萬,房價更只有1/5,為什么還是賣不動?)
“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鄉村。”這似乎成了在外打工的游子們的共同感想。融不進城市,因為制度和觀念上的門檻;回不去鄉村,因為視角和習慣上的隔膜。
但這一切,在這里,卻似乎是另一番味道——
農村也有“綜合體”
從沿灘區沿著瓦市鎮方向行車,一處青白相間的連排小洋樓格外惹眼,這個地方很多人現都叫它“合星社區”。
但嚴格意義上,它應該算是鄉野,地處四川自貢市這樣一個典型三線城市的郊區,到處能看到上下起伏的小塊梯田,田里的水映著太陽泛著白光,成群的鴨子在戲水,水邊的蔬菜綠油油地隨風擺動...
不過,也是在這樣“鄉村氣息”的地方,聳立著一排排清白相間的聯排小別墅,分外洋氣。
一位當地村民說,這些房子是最近一兩年才建起來的,因為有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只要蓋房就補助一萬元。在這個叫“合星美麗新村”社區里的聯排小洋樓,目前蓋起來的第1期一共20棟,每棟售價大約才28萬。要知道,在當地自家宅基地上蓋房子得花20萬-40萬元,僅工錢就得占到一半。現在這個價格這么好的房子,是搶不停的節奏,最后只好村民們都是“抓鬮”分配的。
一位房子緊挨社區的村民還告訴邦爺,他家被占了一小塊地就補償了1萬多元,一畝地補償大概有3萬元。“這僅是第1期,接著還有第2期,以后還配有幼兒園、衛生院和大型超市。”
邦爺聽說,這里以前紅墻薄瓦,入村道路泥濘難走,只能過一輛小汽車還不能戶戶通。現在不僅可以人人來一棟有產權證的“小別墅”,合星美麗新村還有大水塘、健身場、停車場,麻將館也開張了。(據說大水塘還是自貢市釣魚協會和四川省釣魚協會開的,特專業,一般人也可以去釣魚。)
邦爺從居委會了解到,當地正在實施“產村相融、產城一體與成片推進”,這是探索農民“四級”集中居住的一種模式:第一級是小城鎮,第二級是新農村綜合體,第三級是新村聚居點,第四級就是新農村大院。
邦爺從自貢市政府2015年工作報告也看到,當年全市建成了幸福美麗新村50個、新村聚居點58個、新農家大院72個,計劃來年重點建設100個幸福美麗新村,建成6個新農村綜合體、30個新村聚居點、50個新農家大院,意在建好“微田園”。
農村已經跟城市“搶人”了!
與這些新農村小洋房相比,自貢市區的高樓相對比較“著急”。當地最大房企“泰豐集團”開發的“泰豐國際城”1期,出街廣告里的售價才3700元/平方米。但據說還是不好賣。
城里房子為何不好賣?邦爺一位住在自貢的朋友道出了苦衷:她在城里的一家超市上班,一個月工資才2000多元,即便是均價3000元不到的房子也還是買不起。
另外,城市生活成本高、城鄉戶口差別不大、不愿放棄土地承包權,則是抑制農村人口在城市買房落戶的主要原因。去年11月份,四川省統計局就專門做過“四川進城務工人員市民化現狀”調查,結論是進城務工人員對將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普遍較為謹慎,對用農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權換取城市住房的看法,存在較大分歧。
城市得靠產業和人才“自強”
另一個場景是,沿灘新城作為自貢市的新興城區,房地產開發依然火爆,成自瀘高速的自貢出口段沿線附近可謂新樓林立,除了泰豐之外,包括恒大、雄飛、遠達、銀海、建華、創興、中鐵二局等房企也大肆布局。
自貢市政府數據就顯示,2015年前7個月當地房地產投資78.38億元,同比增長38.9%,增速列全省第5位;房地產銷售面積同比增速31.7%,銷售額同比增速23.2%。
為何會這樣?先來看四川統計2014年公報:自貢市常住人口273.8萬人,出生率、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城鎮化率均高于省內第二大城市綿陽,其中城鎮化率45.5%,高于全省平均城鎮化率44.9%。
當地一位經濟界分析說,與四川省內其他地級市相比,自貢傳統制造業的產業基礎較為雄厚,當地政府又大力引進了一些重大科技型產業、文化旅游、金融服務的項目,對技能型人才的引進也比較重視,新興“外來人口”支撐起了當地的房地產市場。
編輯:王婷婷 審核:楊羚強 終審:蔡戰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