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2-01 11:59:56
從來沒有哪一年,像2015年這樣讓地產人心灰意冷;也沒有哪一年,像2015年那樣精英盡失。
每經編輯 包雨朦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從來沒有哪一年,像2015年這樣讓地產人心灰意冷;也沒有哪一年,像2015年那樣精英盡失。
整整一個羊年,離開房地產,轉戰其他行業的地產高管,無計其數。如果算上那些雖然繼續留在房地產,但已經和老東家說“再見”的地產經理人,這支隊伍龐大到可以組建整整一支“特戰部隊”。有統計數據就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內地上市房企中的董事、監事及高管人員等崗位,因“辭職”和“個人原因”離職的人數已經達109人,涉及萬科、招商、中海、世茂、保利等大型房企。
這不,臨近春節,又有一家房企高管掛印離去,他就是陽光城的副總裁王鋒。
那么問題來了,這些曾經被視為黃金行業絕對金領的地產高管們,為何至今都紛紛離去了呢?
1、創業
代表人物:毛大慶、蔡雪梅、龔義濤
相比往年,2015年離職的房企高管中,創業的比例大幅增長。2015年3月8日,毛大慶在其個人社交媒體發布了辭職信,萬科周刊也發布消息確認毛大慶的離職。而毛大慶離職以后,迅速上馬了自己的創業項目——優客工場。
對于離職毛大慶就說了:“把北京萬科從43億元帶到200億元,這個數字的變化確實讓我到達了一定的高度。但僅僅是數字的變化和疊加,已經不能再帶給我新的刺激和追求。”對毛大慶來說,辭職創業是對此前萬科生涯的“清零”和一個全新的開始。
與毛大慶類似的還有世茂集團副總裁蔡雪梅。2015年5月15日,蔡雪梅正式離開世茂,隨后她也加入了創業大軍,推出了創業項目elub。作為曾經的營銷女神,蔡雪梅表示未來將會用互聯網顛覆地產界。
第一任萬達電商CEO龔義濤 2014年年初也選擇了離開,創立萬江龍網絡有限公司,聚焦商業地產領域,為購物中心O2O提供第三方服務。
2、行內流動
代表人物:中海系
除了創業,房企高管離職更為主流的原因還是行業內流動。在競爭激烈的房企之間,互相挖角本就是常見現象。而在房企轉型頻發的近兩年,因為理念不合或者公司內部調整導致的行業內流動則愈加頻繁。
地產行業有句俗話“萬科的都愛創業,中海的都愛跳槽”。在近兩年房企高管的離職潮中,中海系的確引人注目。
1月19日晚間,在中海工作兩年多的總裁陳誼宣布離職,中海方面表示陳誼是因為需要投放更多時間于其他事業發展及個人事務。而此前,原中海地產(沈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文東加盟復星集團任地產執行總裁;原中海地產投資部總經理徐愛國跳槽龍湖任投資發展部總經理;原中海發展管理部總經理闞乃桂前往世茂任副總裁等等,中海人才的流動可謂頻繁。
3、換行業
代表人物:倪建達、肖莉、張學鳳
2015年2月2日,上實城開董事會主席倪建達宣布離職,離開他工作了20余年的上實城開后,其轉身加盟了鉅派投資集團,擔任董事長兼CEO一職。
倪建達的離職一時引發各種熱議,一方面是因為倪建達在上實城開是從基層做起,最終成為董事會主席,在企業內部的威望非常高,離職原因令人疑惑;另一方面,倪建達是從房地產企業跳入金融服務集團,轉型跨度真不小,自然引起關注。
除了金融行業,互聯網行業也是房企高管轉型的熱門領域。2014年雙11當天,萬科高級副總裁肖莉確定離職,變身為天使投資人,加盟互聯網新秀房多多。
對于離職肖莉表示,“我將成為一家年輕的創業公司的一個小小合伙人,和一群年輕人分享他們創業的歷程。我將回到我二十年前那樣的一個大空間,人群里一張小小的辦公桌,每天穿梭于一群年輕的小伙伴們中間,跟他們一起揮灑汗水,分享喜怒哀樂。”
同樣打算投身互聯網的還有星河灣的副總裁張學鳳。2013年,曾在僑鑫、美林基業任職的張學鳳接替梁上燕出任星河灣首席操盤手。張學鳳接任后,以自己的方式給星河灣帶來新變化。雖然目前張學鳳最終去向未定,但在其離職感言中稱,她要“做一個互聯網世界里的新人,參與其中”。
4、為個人
代表人物:王亮
(王亮,右起第一位)
2015年6月30日,花樣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告宣布,王亮已辭任公司執行董事。資料顯示,王亮于2006年4月加盟花樣年,2014年1月6日被委任為花樣年執行董事。據花樣年方面稱,王亮辭職的原因是“為決定投入更多時間追求個人事業發展”。
5、隱退
代表人物:莫軍
2015年9月10日萬科發布內部公告稱,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成都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莫軍申請提前退休,并經萬科董事會商議后予以批準。據了解,莫軍離職的原因是“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伴澳洲的家人”。
時隔一周,在2015年9月18日晚,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告表示,金融街廣州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周剛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業內猜測,鄭周剛的離職與業績壓力不無關系。
不管是隱退、辭職、被挖角、自主創業,抑或是轉投其他新興行業,地產高管的高頻離職,或多或少都與目前行業的轉型劇變有關。有業內人士就分析指出,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調整發展戰略,開啟轉型,企業戰略的調整必將帶來人力的相應調整。傳統只會“賣樓”的營銷人才競爭優勢逐漸弱化,房企會把目光更多聚焦于能幫助企業在更多領域大展拳腳的“復合型”人才。
而當房地產行業盈利越來越難,增速日漸下滑,房企高管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加之運營理念的分歧,很多房企人才由此被逼離開。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行業的內外調整所帶來的高管離職會更加高頻,正在經歷大變革、大轉型的房地產行業,也會迎來地產人的大浪淘沙。
編輯:王婷婷 審核:楊羚強 終審:蔡戰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