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學院

每經網首頁 > 商學院 > 正文

莫開偉:銀行看似嚴密的內控機制如何成為“稻草人”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26 00:50:18

令人不解的是,在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內控機制日益完善、幾無漏洞可鉆的情況下,居然會發生影響如此惡劣的驚天票據窩案,這不能不讓人深思: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到底怎么了?

每經編輯 莫開偉    

◎莫開偉

中國農業銀行1月22日晚間發布公告,農業銀行北京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風險事件,涉及風險金額為39.15億元。造成這一重大金融風險案件的原因是2名員工涉嫌非法套取38億元票據。由于涉及金額巨大,公安部和銀監會已將該案上報國務院。

該案件一披露立即引起全社會強烈反響。目前正是春節前的資金敏感時期,農行案件的發生給銀行間資金市場的正常資金清算帶來緊張氣氛,甚至是利率攀升,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間接促使央行通過中短期貨幣操作向商業銀行釋放更多流動性。

令人不解的是,在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內控機制日益完善、幾無漏洞可鉆的情況下,居然會發生影響如此惡劣的驚天票據窩案,這不能不讓人深思: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到底怎么了?

認真分析不難發現,這起案件的作案手段相當笨拙,根本不屬于高智商金融犯罪。農行北京分行與某銀行進行一筆銀行承兌匯票轉貼現業務,在回購到期前,該票據應存放在農行北京分行的保險柜里,不得轉出。但實際情況是,在回購到期前,該票據就被某重慶票據中介提前取出,與另外一家銀行進行了回購貼現交易;但資金并未回到農行北京分行賬上,而是非法進入了股市,農行北京分行保險柜中原來封包入庫保存的票據則被換成報紙。直到股市大跌,資金斷鏈,無法填補窟窿,才終于“紙包不住火”。

可以斷言,該案發生的關鍵是嚴密的內控機制得不到認真落實,形同虛設;對監管部門的風險提示置若罔聞,我行我素。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釀成了票據窩案這杯苦酒。

首先是監管部門的監管提示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銀監會在2015年底就下發了《關于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要求各地銀監局對商業銀行上半年票據業務進行全面檢查。文件發出后,各商業銀行雖進行了緊急自查,暫停部分票據業務操作,但因為追求票據貼現的高回報,一些銀行無視風險,部分票據違規業務沒有得到制止,以致養癰遺患。

其次,重要崗位定期輪崗得不到落實。銀行在重要崗位上專門規定了定期輪崗制度。但在這起票據窩案中,卻再次凸顯了銀行內控制度執行的不力。一個年僅32歲的年輕員工,靠著他深厚的背景,在一個崗位上履職5年巋然不動,嚴重違反了崗位定期輪換制度,給其犯罪創造了契機。

再次,重要業務多人監督制度得不到落實。銀行規定,辦理重要業務要嚴格相互監督制約,但在農行北京分行形同虛設。這起案件是典型的窩案,單靠一兩個人無法達到作案目的,這就表明必然有相關人員同流合污,或懾于作案人員的深厚背景,對其犯罪行為睜只眼閉只眼,以至票據轉移如入無人之境。

最后,內部自查機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銀行內部大都設有專門的風險監控部門,行使對下級行經營業務的風險監管。但由于相互間千絲萬縷的聯系,風險監控往往也是打馬虎眼,走走過場,難以真正發現問題。即便發現了一些問題也是內部消化,無法形成行業監管的震懾力。據農行北京分行一位內部人士透露,此前一年,該行曾進行過好幾輪現場檢查,但對票據交易都采取了自查方式,對可能形成的風險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因而給票據作案大開方便之門。

顯然,這起票據窩案能在看似嚴密的內控機制之下“順利”發生,使銀行內部防范機制成了“稻草人”一般的擺設,根子就在內控機制的執行力不到位,使內控機制停在嘴上、掛在墻上、躺在文件上,無法產生威懾力。

這也再次敲響了金融監管的警鐘:有內控機制不執行比沒有內控機制更可悲、更可怕,商業銀行既要重視內控機制建設,更要提高內控機制執行力。若此,方能確保在金融創新的同時始終保持經營定力,防止各類金融案件再發生。

(作者為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銀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男同帅gay片在线观看 | 亚洲影院午夜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一区高清 | 无遮高潮国产免费观看 |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