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1-25 13:02:20
霸王級的寒潮席卷而來,專家預測未來全球極端天氣會更頻繁,舒適和保溫并舉的“恒溫住宅”已成研究重點。
每經編輯 吳若凡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最近,一股霸王級的寒潮席卷我國,南方13省區市迎來大范圍雨雪冰凍天氣,就連廣州也下了50年來的第一場雪。
從昨天早上起,就陸續看到北方盆友的朋友圈在傳故事,比如:
管道被凍住導致家里斷水,家中的水表被凍裂了,水順樓梯流到一樓,使整個樓道都結冰了,連樓梯扶手都掛滿冰凌!
而一個月前還吵吵著“第N次入冬失敗”的廣州人民,他們的朋友圈變成了這個樣子:
重慶人民看到雪之后則是這個反應:
不過還是成都人會做生意,開辟了車頂堆雪人的專業崗位,一個雪人就賣十五到五十呢。好多人專門開車去龍池虹口就為了挖坨雪在車頂上弄個雪人。
總之,朋友圈的段子瞬間都和寒冷扯上了關系,大家都表達了非常一致的中心思想:
空調并沒有什么“暖”用!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啊!但還是要上班??!寶寶心里苦??!
你可能會說,在家開著空調裹著被子就行了,但事實卻是——這并沒有什么“暖用”!
因為專家表示,空調工作的最低溫度是-7℃~-5℃。溫度更低時,空調就算啟動了,制暖效果也很差,還非常損傷空調的使用壽命,簡直就是開著浪費電。
但要知道,內蒙古和河北地區最低溫度已經超過-40℃了,哈爾濱要面臨-30℃的考驗,北京接下來幾天氣溫也預計會降到-12℃到零下-16℃。
極端天氣會更頻繁
更恐怖的是,專家預測,未來幾年,全球的極端天氣都會更加頻繁。而調查發現,2013年冬季至2014年春季,北半球多地出現的極端天氣與全球變暖給極地漩渦和高空急流帶來的變化有關。當北極氣溫上升,減慢環繞全球的高空急流,氣流波浪變大,導致了俄羅斯暖冬、英國暴雨成災、美國“雪旱兩重天”等極端天氣。
與此同時,厄爾尼諾現象的加劇也是近些年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的主要動因之一。
2015年,地球上發生了超強厄爾尼諾,赤道中東太平洋大部海溫異常偏暖,全球平均氣溫達到135年來的最高溫。同時厄爾尼諾的背景使暖空氣更容易侵入到北極,而這次大洋地區的暖空氣往極地走得太快太強,極地的冷空氣更容易被趕往南方大陸。我國大面積受寒潮影響。據說,由于2016年是超強厄爾尼諾次年,全球可能再次出現極熱極寒現象。
人類正在研究終極武器——恒溫住宅
最適宜人類生活的溫度是20℃左右,而面對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炎熱,為了改善居住條件,科學家們不斷研究,生產出了舒適和保溫并舉的“恒溫住宅”。
恒溫系統在國外有40年發展歷史,在國內也有近10年的歷史。
在環境日益惡劣的今天,科技住宅無疑成為最好的選擇。
目前的“恒溫”,多是以地源熱泵系統來調節室內溫度,以達到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的效果。
其次,恒溫住宅利用新型材料,徹底改變熱橋效應,阻斷了屋內和屋外的熱傳導,實現了屋內的高度保溫。
除了墻體和屋面系統,門窗體系也需要進行保溫性能的提升,主要做法有兩種,一是門窗框采用熱斷橋技術,二是采用真空玻璃和內含惰性氣體的玻璃,這樣的門窗具有非常好的隔熱和隔音效果。戶門,甚至門窗和墻體的連接件,都是經過特殊處理的材料,確保屋內的溫度恒定。
恒溫住宅還具備能量回收通風系統,具體技術很復雜,簡單來講就是通過一定的熱量交換手段,讓室外新鮮空氣流入到室內時具有和室內一樣的溫度。
正是有了高保溫性、高氣密性以及具備熱交換系統的通風系統,被動式房屋才有了無需供暖或降溫就能達到四季恒溫效果,真正屬于最宜居、最舒適的房屋。
以上技術是國外較為先進的恒溫科技住宅,國內的恒溫住宅主要是通過地暖、中央空調、地源熱泵、暖氣片達到恒溫住宅的效果。
試想一下,在寒冷的冬日,如果你居住的房子室內恒定18—26℃,那該是何等舒適。
未來極端天氣將更加頻繁的,能一年四季保持恒溫的住宅就越發顯的重要了。
編輯:王婷婷 審核:楊羚強 終審:蔡戰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