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1-11 14:24:35
據稱,2015年全國范圍內年薪超百萬的經紀人不在少數,中介行業2015年的收入漲幅甚至超過了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傳統意義上的金領行業。
每經編輯 吳若凡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每到年關,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莫過于年薪,還記得葛優大叔在非誠勿擾里的一句臺詞嗎——“21世紀什么最重要?人才!”
但有這樣一個行業,他的從業人員素質略低,但員工2015年的收入漲幅一舉超過了銀行、保險、證券基金這些傳統意義上的金領。
很多人感嘆,這是一個怎樣神奇的行業啊?
一夜暴富的行業
沒錯,這就是二手房經紀人行業。
此前,有媒體爆出,一家中介分店4月份的傭金就突破了千萬元,而該分行收傭最高的一個員工入職僅一個月,就一口氣賣了7個千萬元級別的豪宅,收傭130萬元,提成加獎金共收入60萬元。
據邦爺了解,2015年全國范圍內年薪超百萬的經紀人,還不!在!少!數!
從目前中介公司的運作來看,一線業務員的薪水分為兩部分,固定的基本工資和波動幅度很大的提傭薪金。中介公司給經紀人的業務提成,一般比例是從10%-40%不等,但有的能給到傭金的80%。
也就是說,如果收傭2萬元,一線業務員就能提取約16000元。如果有幸成交一層或者一幢辦公樓,收傭更是不菲。以一套房子20%的傭金提成來算,單個業務員一次就能拿到七八十萬元提成。
為何收入如此之高?
除了政策給予房地產的支持,利率最低、雙降、股市行情下跌等都是推漲中介行業“薪情”的因素。尤其在今年二手房成交尤為火熱的一線城市,有的中介經紀人每周能做成四五單,收入非常可觀,這一現象也使得很多離開的經紀人紛紛回流。
基金經理神話不再
相比于中介行業的薪酬大爆發,傳統意義上的金領行業又如何呢?
在人們的刻板印象里,基金經理圈子里的每個人都來自享譽內外的名牌大學,動輒掌管著幾十億資金,每天西裝革履,與上市公司董秘、高管運籌帷幄探討公司的未來。他們絕對屬于高凈值人群,輕輕松松拿著幾百萬的年薪,讓人羨慕不已。
其實,有調查顯示,基金經理人群中,超過一半的人年收入差不多就50-60萬元。60%的基金經理年收入也就是30-60萬元。所謂“百萬年薪”,只出現在資產規模排名前20名的基金公司。
銀行業日暮西山
曾經讓人們羨慕不已的商業銀行員工的收入,伴隨著經濟的放緩也受到了不小影響。
銀監會發布的2015年三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就顯示,銀行業的利潤同比僅增長2.21%。而伴隨著凈利潤增速的放緩,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186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44億元。
據邦爺了解,商業銀行除了投行業務和同業拆借部門收入較穩定之外,其他部門的收入都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加之今年流動性如此之好,企業紛紛將銀行貸款拒之門外,銀行的日子也越發難過了。有些銀行的基層員工收入從5位數變為4位數,甚至還被腰斬。
證券業還不如銀行
據邦爺了解,證券公司收入主要分三塊,一是全球投行業務,包括股權投資和股票上市;二是股票、期貨、金融衍生品交易盈利,包括資產管理等;三是提供投資通道、投資咨詢服務。
一般而言,券商的投行部門收入往往是最高的。投行業務主要的收益來源于公司上市的承銷收入,一旦一個公司完成了上市的過程,證券公司的收益會很高。
但你這么想,別人也這么想,且不說這個行業競爭之激烈,光是上市排隊就讓你等到海枯石爛。
因此,除了中金、中信等個別券商的收入高之外,大多數券商從業人員的稅前收入在15萬以下。
如果說不同行業沒有可比性,那么邦爺就來說說同屬經紀人的客戶經理,經紀業務就是以客戶經理為核心的營銷業務。簡單說,就是拉人、挖人、搶人開戶。而且要經受諸如開戶數、有效戶數、有效資產數、傭金率數等諸多指標的考核壓力。
除了客戶經理外,與這個行業相關的另外兩個崗位是理財師和分析師,理財師主要負責賣各類券商集合資產計劃產品,分析師主要負責維護客戶提升客戶滿意度,滿足客戶需求。據邦爺了解,證券營業部的業績分化也尤為明顯,往往郊區比不上市區。
據了解,五大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加股份制銀行加各城市商業銀行的員工(包含外包工)的平均收入大約是全國所有券商總部和營業部所有員工平均收入的兩倍以上。
保險人員不如農民工?
最后,再來說說人們熟悉的保險公司,從小到大,身邊賣保險的朋友著實不少,這類營人員被統稱為保險代理人,也是靠提成和業績吃飯,好的代理人年收入達千萬,但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少,大部分的保險代理人每個月還是拿著四五千微薄的收入。
但據說,在去年,受到國家政策等鼓勵,很多“農民工”的收入出現爆發式增長。
其實邦爺在這里不是唱衰其他行業,任何行業都有好與壞的周期。
就拿中介行業來說,他的薪資大漲是因為正好踩在了向好的節點上——每天,當你睜開眼睛,就會發現又有一家新的中介門店開在了你身邊。
但這個行業究竟能繼續繁榮多久,其他行業會否持續收縮?邦爺想說,這是由國家戰略布局,國際經濟環境和市場規律決定的,并非偶然,也并無定勢。
編輯:王婷婷 審核:楊羚強 終審:蔡戰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