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06 00:57:53
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人民幣因素將始終為A股最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在人民幣近期走向方面,投資者本周五可特別關注兩個重要指標,一是美國將公布的12月非農數據,二是我國將公布的12月進出口數據。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二A股盤中兩度大幅殺跌,一為早盤時段大幅低開,一為午后快速殺跌,但尾市在保險、銀行等權重股帶動下有所回升。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0.26%至3287.71點,深證綜指跌1.86%至2079.77點。
昨央行向市場注入上千億資金,感覺上應與提振股市相關。未來一旦股市企穩,過度注入資金的行為可能較難持續。在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背景下,央行縱然想寬松,亦多少受些掣肘。
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人民幣因素將始終為A股最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在人民幣近期走向方面,投資者本周五可特別關注兩個重要指標,一是美國將公布的12月非農數據,二是我國將公布的12月進出口數據。
不過昨人民幣貶勢暫止,這或與央行干預相關。昨人民幣中間價雖然有所調低,但實際的交易價格卻有些升值,這應有助于紓緩市場緊張情緒。此外,部分大股東自愿繼續鎖定的消息這兩天頻發,自然也對大盤構成正面影響。
由昨個股走勢看,分化是相當明顯與巨大的,既有逆勢拉抬個股,亦有連續第二天跌停的個股。這樣的盤面情況一方面暗示市場主力對后市感到迷茫,無法達成共識,一方面暗示市場資金面情況不如投資者所想像那般充足。
年內最后一批新股已有部分打開漲停,打開后多數繼續拉升,走勢明顯強于大盤,在比價上更顯著高于上市稍早的次新股。次新股雖強,但個人認為這未必就是好信號,因由歷史經驗看,當大盤真正到達底部時,新股定價往往會低于上市稍早的次新股。
操作方面,筆者認為投資者近期宜采取保守思路,以少賠為要務,先看看人民幣、IPO等情況再說,掙錢也不必急于一時。具體而言,筆者認為現階段重倉者應首先將倉位降下來,即使不降也應將部分績差、虛高品種轉換為績優、藍籌。
由最近幾周情況看,一些前期炒得過度的品種不斷有大單出貨,到了本周這樣的出貨已達到白熱化程度。在昨日尾市大盤猛烈反彈時,仍有不少個股封住跌停,這足以說明問題。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