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 2015-12-29 21:48:16
未來5年,住房市場調控需要堅持綜合著力的系統性調控方式。需求端開辟新需求,供給端減少開工,加快施工和減少爛尾的措施要同時推進。
每經編輯 杜宇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院長助理倪鵬飛
精彩觀點
未來5年,住房市場調控需要堅持綜合著力的系統性調控方式。需求端開辟新需求,供給端減少開工,加快施工和減少爛尾的措施要同時推進。
針對目前存在的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對農民工的排斥狀況,應建立普惠的政策性住房金融體系,將公積金覆蓋到農民工。
每經記者 胡健
2015年12月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隨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將去庫存列為明年五大任務之一。
樓市投資徘徊于個位數區間,已經開始對經濟增長構成巨大壓力,圍繞中國解決房地產問題的新思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中國社科院財經院院長助理倪鵬飛。
談樓市現狀
三四線去庫存壓力最大
NBD:高層已經明確喊話去庫存,房地產市場存在哪些問題?
倪鵬飛: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樓市迅猛發展的外部條件已經出現微妙轉變。首先經濟增速出現下滑,對樓市形成直接沖擊。接著人民幣結束單邊升值,給房價帶來向下重估壓力。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大起大落,挫傷了樓市信心,進一步加大了樓市短期風險。同時全球經濟面臨進一步衰退,也為中國樓市持續繁榮投下陰影。
當前我國住房市場一個很突出的問題是,住房市場發展嚴重失衡,結構性過剩與結構性短缺并存。一線城市住房供求矛盾突出房價畸高;三、四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住房市場呈現階段性過剩,庫存高企,房價下跌。
自2009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高漲帶動住房開工、施工面積大幅攀升,導致供給出現階段性和結構性嚴重過剩。庫存長期積壓嚴重威脅著經濟、金融和社會的健康、安全與發展。因此,去庫存是當前首要住房政策目標。
與此同時,市場調整已持續兩年,庫存壓力與資金緊張,使開發企業面臨債務和交房違約的雙重風險。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降溫,土地市嘗土地出讓金急劇減少,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對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帶來很大壓力。
NBD:政策風向從2015年上半年有所改變,比如多數城市行政限購取消等,但傳統調控樓市方式是否也面臨挑戰?
倪鵬飛:“330新政”以來,樓市有所回暖,過去積壓的住房需求得到集中釋放,樓市的未來需求被大量透支,樓市基本面復蘇好轉的情景不具有可持續性。
如果分開來看,一線城市由于城市規模效應和人口凈流入的支持,房地產和土地市場支撐有力,地方政府行為逐漸走向新常態,立足于市場規律辦事情,立足于當地市場發展情況出臺理性調整措施。
二線城市由于城市規模和經濟總量尚在擴展中,對外來人口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地方政府對房地產市場干預能夠收到較好成效,因此,對出臺救市政策最為積極。三、四線城市,由于經濟基礎薄弱、存量房高企和人口的凈流出等因素影響,地方政府干預房地產市場的效果較弱,地方政府的救市意愿受挫、救市動力減弱。
談樓市未來
農民工市民化帶來希望
NBD:供給側改革側重從制度角度去解決問題,樓市是否也需要這種思路?
倪鵬飛:在中國經濟供給側矛盾凸顯、住房市場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單純依靠短期宏觀政策,難以刺激需求、加快去化和穩定投資,更難以解決綜合目標。
因此,2016年及未來5年住房市場調控需要堅持綜合著力的系統性調控方式。需求端開辟新需求,調整和釋放原需求措施;供給端減少開工,加快施工和減少爛尾的措施要同時推進。
除了采取持續和適度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外,要進一步調整重要行政措施的限制,比如普通商品房標準調整和高端住房消費限制取消,加快推進購房落戶、購房利息抵扣個稅制度、普惠金融制度、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實施,支持地級及以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規劃和政策等。通過發揮“組合拳”式調控的整體作用,合力促進中國住房市場的穩健調整與發展。
NBD: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這個應該怎樣理解?
倪鵬飛:庫存主要在三、四線城市,結合“十三五”期間的戶籍人口城鎮化規劃,我們初步計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規劃所說的,農民工有1300萬轉移,如果有70%的農民工能夠實現在城市里的購房轉移,消化當前的庫存以及保持穩增長還是有希望的。可以說,農民工購房是去庫存、穩投資的最大新需求。
針對目前存在的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對農民工的排斥狀況,應建立普惠的政策性住房金融體系,將公積金覆蓋到農民工,降低公積金貸款的存款標準,提高貸款額度,并實行可異地公積金提取制度。同時還應該建立商業性普惠金融體系,讓農民工獲得與戶籍居民平等的商業住房抵押貸款機會,同時加快完善農民住房財產權等抵押與擔保制度。
另外,三四線城市的產城結合是個大方向,要加快制定向小城市傾斜的投資政策,引導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在住房支付能力強的小城市布局,提高其就業吸納能力,改變我國城市就業吸納能力和住房支付能力錯配的現狀,激勵更多的農民工在小城鎮購房和永久性遷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