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5-12-28 17:29:41
是什么造成了貨車司機的苦與累?破解頑疾的藥方在哪里?年關歲末,新華社記者深入北京、江蘇、山東等多地貨運市場調研發現,營造公平規范的市場環境,促進貨運業向集約化、互聯網化轉型升級,正在重塑貨運市場新生態,引領貨車司機走向高級藍領。
(原標題:3000多萬貨車司機生存狀況調查 養家糊口已更困難)
公路貨運量在我國各種運輸方式中位居榜首,在綜合運輸體系中超過75%,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產業。龐大的數據背后,是3000多萬名貨車司機夜以繼日的辛勞。
是什么造成了貨車司機的苦與累?破解頑疾的藥方在哪里?年關歲末,新華社記者深入北京、江蘇、山東等多地貨運市場調研發現,營造公平規范的市場環境,促進貨運業向集約化、互聯網化轉型升級,正在重塑貨運市場新生態,引領貨車司機走向高級藍領。
3000多萬貨車司機背負著約1億人的生計
這是我國最早開放、高度開放、門檻較低的行業。上世紀80年代交通部提出“有路大家行車”,只要會開車、有車開,誰都可以進入市場。
“市場準入門檻低,所需技能簡單,很多貨車司機找不到別的方式就業,只能開貨車,致使惡性競爭激烈。這是貨車司機生存狀況艱難的根源之一。”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巡視員徐亞華說,貨運市場自從1986年放開以來,近30年來的高度市場化,存在過度發展問題。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對3000名貨車司機的問卷調查顯示,多數司機年齡在26至35歲之間、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農村戶籍,其中不少司機為失地農民,有的拿土地補償款買貨車跑運輸。
“貨運業是一個草根行業,即使是航空母艦級的大品牌物流公司,大多也是分包給眾多小微企業運作,而真正承擔運輸作業的,是3000多萬名貨車司機。”合肥維天運通公司CEO馮雷說。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貨運業總體貨源趨緊、成本不斷上揚,而運價卻持續低迷。徐亞華認為,貨運業處于整個社會產業鏈的末端,處于分散狀態的貨車司機,面對貨主,沒有議價話語權,這是造成貨車司機之痛的又一根源。
“運價水平從2012年以后幾乎維持不變,而成本每年上漲10%至20%,這意味著運價實際上在下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室主任周志成說。
國內最大的一家卡車門戶網站、卡車之家的CEO邵震給出了幾個運價實例:從吉林梅河口到上海,約2000公里路程,運輸大米每噸300元,總運費11400元。回程從上海到長春,運輸鋼材每噸400元,總運費15200元,總計來回4000公里左右,運價折合每噸公里0.175元。“歐洲的貨運價格每噸公里為0.2至0.3元人民幣,但其車貨總重最大只有40噸,相比國內55噸最大總重要輕不少,成本也更低。”邵震說。
“5年前一輛車每個月純收入最高可達兩三萬元,現在不可能了。”山東威海的“車老板”孫石磊說,以三口之家為單位計算,3000多萬名貨車司機背負的是約1億人口的生計。
周志成告訴記者,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調研中發現,97%的司機表示,養家糊口比起5年前更困難。
5年內建成貨車車型標準化體系
30年的公路貨運市場問題積重難返,如何改變行業格局、破繭重生?
“運輸組織效率需要提高,行業規范運營環境需要完善,行業安全發展水平需要提升。”徐亞華說。
2014年,國務院發布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這是促進物流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交通運輸部提出,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服務”為目標,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當前,我國公路貨運市場物流組織分散低效,貨源、運力、站場等物流資源缺乏集約配置和有效整合,整體組織效率較低。效率低在哪兒?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載貨汽車1453.36萬輛。貨運市場90%為個體戶司機,10%為企業。“公路貨運市場長期以來呈現“多、小、散、弱”的局面,因為弱而小、小而多、多而散,深層次問題是弱。”周志成說。
“10多年來,貨運業的經營模式沒改變,服務效能低。”物流貨運互聯網平臺“卡行天下”總經理錢玨認為,在傳統公路貨運產業鏈中存在諸多問題。物流企業與貨車司機之間的合作方法,選擇、議價、貨物交付、時效管理、結算等基本沒有改變。原始的交易方式、不完備的運輸協議、沒有信用保障的交易與高價值的貨物標的、遠距離的貨物運輸形成了巨大反差。
“車輛的保養、輪胎的更換、加油的多少都是可以鉆的漏洞。車輛大多數都在個體司機手上,難以監管。”南京兆鑫物流負責人朱永忠說,由于一直缺乏比較有效的誠信認證操作模式,致使行業內一直存在著假證騙貨、中介騙取押金、虛報發貨信息等亂象。信用的缺失也直接降低了交易效率,增加了公路物流成本。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合法的標準化車輛幾乎沒有市場,而超標、非法改裝車輛卻大行其道,造成行業“運價越超越低、市場越超越亂”,難以可持續發展。
“公路貨運業吸納就業多,點多面廣,從整車大宗物流運輸到綠色農產品運輸,各種車型非常復雜。”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貨運與物流管理處處長戰榆林說,交通運輸部已經開展車型標準化建設,爭取在5年內建成貨車車型標準化體系。
戰榆林表示,針對貨運車輛普遍違法違規使用現象,要從國家層面統籌謀劃,各部門一盤棋,采取堅決措施集中治理;嚴格車輛生產改裝、檢驗檢測、注冊登記、營運準入、路面管理等全鏈條的管理;通過貨車車型標準化,逐步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有效遏制非法超載超限等運輸行為,凈化市場發展環境。
“通過優勝劣汰,讓不合規的企業或個體司機退出,讓留下來的司機能有更好生存發展環境。”戰榆林說,政府部門的規章體現在安全和公平競爭兩個方面,要以完善的法律法規推進貨運市場誠信體系建設。
貨車司機高級藍領化是未來行業趨勢
“從2009年起,國家已經3次出臺專門針對物流業發展的文件,均以物流業的深層次矛盾問題為導向。”徐亞華表示,改變道路貨運市場長期粗放式發展形態,加快推進全行業提質增效升級,這是國家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迫切要求。
在互聯網沖擊下,貨運行業出現了眾多新模式、新業態——有平臺模式,本身不參與運輸交易,而是為交易雙方提供服務;還有車貨匹配模式,以一款APP將貨主和車輛直接連接起來。這些新模式不僅有聚集效應,還有助于將多層分包的運輸業務透明化。
“集約化、互聯網化或將成為影響整個貨運行業變革的重要因素,可以改變整個行業的商業模式,當然也包括貨車司機的命運。”徐亞華說。
馮雷說,貨運行業期待一個開放共享的信息平臺,進行公平的市場評估。同時,要打破關系訂單,做到信息透明開放、分工合作,促使產業升級。
在浙江傳化物流信息港,車與貨的匹配,每單只需要0.5秒。通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聯動,構建起一張貨運誠信體系網絡。每一個發貨方、每一輛貨車、每一個貨運司機都經過實名認證、資質審核;每一張承運訂單的貨物數量、運費金額、行駛路線、準點到達率、信譽度,乃至貨運司機的住宿、飲食、購物習慣等消費痕跡都會產生數據標簽,通過對這些“標簽”的積累和分析,無論是貨主、物流公司、還是貨運司機,其發貨規律、運輸能力、誠信度等信息一目了然。
我國最大的貨運民營企業德邦物流擁有5000輛貨車,而美國世能達公司有6萬輛掛車、1萬輛牽引車、1萬名職業司機,每天調度幾萬家小企業進行物流運輸。這種貨車巨頭企業借助規模和資源的高效,吸引了相對較多的貨源,使得其平臺上的貨車司機都資源共享。
“一輛大貨車可能有十幾個變速箱,如何熟練操作將油耗降到最低,貨車司機這個行業面臨技術淘汰的壓力。”邵震說,盡管個體貨車司機數量多,但大型物流企業需要的熟練司機還有80%的缺口,具備高技能的熟練司機很難找,因而貨車司機高級藍領化是未來的行業趨勢。
業內人士表示,貨主滿意、司機高效,是貨運市場健康的標志。只有實現貨運行業的生態重塑,才能使貨車司機更體面、更有尊嚴地生活。
編輯:趙慶 審核:劉小英 終審:靳水平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