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2 00:00:15
在這場全球矚目的網購狂歡節里,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馬云在接受央視財經專訪時表示,“雙十一”是整個中國商業基礎設施的一個大考,除了電商外,還包含支付、物流、客服體系等商業整個配套體系設施。不過,他最擔心的,仍然是物流。
每經編輯 李卓
今年“雙十一”不斷被刷新的交易數據背后是物流訂單的急劇攀升。
幾乎毫無懸念,在2014年“雙十一”天貓成交金額被打破后的15分鐘,截至11月11日12:05,菜鳥網絡2015年“雙十一”物流訂單就達到2.78億單,打破2014年“雙十一”全天物流訂單記錄。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11月11日22:30,物流訂單已達到4.34億單。
按照國家郵政局此前的預計,今年“雙十一”物流行業快件業務量比去年同期增長四成以上,最高日處理量將突破1.4億件。
在這場全球矚目的網購狂歡節里,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馬云在接受央視財經專訪時表示,“雙十一”是整個中國商業基礎設施的一個大考,除了電商外,還包含支付、物流、客服體系等商業整個配套體系設施。不過,他最擔心的,仍然是物流。
物流整體再提速
在此前的快遞動員大會上,阿里旗下的大數據物流平臺公司菜鳥網絡就公布了今年“雙十一”的物流戰略。與以往相比,今年呈現出多兵種協同作戰的特征,跨境、村淘、驛站點全面加入。菜鳥網絡總裁童文紅特別表示,2015年物流行業全面進入DT(大數據)時代。
也正是大數據的全面預測和覆蓋,2015年“雙十一”物流整體再提速。菜鳥網絡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以來,電子面單全行業覆蓋率已經超過六成,“雙十一”期間有望超過八成,同時大數據預測將首次覆蓋全行業半數以上的快遞包裹。截至11月11日上午8時,菜鳥網絡的包裹攬收量已經超過去年同期5倍。
據悉,菜鳥網絡今年還推出了“1億激勵計劃”,鼓勵快遞公司提前攬收(以往“雙十一”期間的包裹攬收都是從11月11日下午才開始),包括協調大商家與快遞企業提前攬收包裹,以及48小時送達、72小時送達等具體服務保障,整個“雙十一”期間的包裹送達將整體提速。
不過,今年馬云最關心的還是物流。2013年5月建立起來的菜鳥網絡并不是一家物流公司,而是以打造一家數據驅動的物流平臺公司為目標。
兩年來,菜鳥網絡以數據連接和互通為核心,打通了覆蓋跨境、快遞、倉配、農村、末端配送的全網物流鏈路,超過70%的快遞包裹、數千家國內外物流、倉儲公司以及170萬物流配送人員都在菜鳥數據平臺上運轉,可以實現無縫對接。菜鳥網絡做的事就是通過社會化協同,讓倉儲、快遞、運輸、落地配送等環節的合作伙伴都能在一個數據平臺上進行連接,從而提升配送效率。
倉網發力成亮點
每年“雙十一”開始后,各大快遞物流公司就爭分奪秒,接單、打包、裝貨、送貨,為的就是不斷刷新時效記錄。
據菜鳥網絡數據,今年天貓“雙十一”配送的第一單僅用時14分鐘,也就是北京時間11月11日零點14分,就由菜鳥網絡合作伙伴日日順物流送達。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申通方面獲悉,申通首單則從11日00:01:24買家下單到派件入柜,用時30分鐘;全峰快遞第一單簽收于00:28,用時28分鐘。
不過,今年“雙十一”前業務量據稱就已超過申通位居行業首位的圓通速遞,第一單成功簽收卻用時8小時53分28秒,這其中原因何在?
據記者了解,今年通達系快遞公司首單時速大戰之所以相差懸殊,主要在于自提柜簽收的應用。申通、全峰就是以派件入柜、自提柜簽收完成首單派送。而順豐更是來了個“奇襲”,11日凌晨上百首單齊發,拼時效的同時還拼規模,這主要得益于基于大數據的信息流與覆蓋全國范圍的倉儲配送物流的配合。
順豐方面介紹,順豐可根據商家提供的商品預售信息,將貨物預存在順豐倉庫或是線下門店的商品,提前調撥至消費者所在小區的豐巢柜。消費者在線上完成預售商品的尾款支付時,商家觸發物流配送,順豐的系統就會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自動匹配到豐巢柜內相應的商品,同時推送商品到達信息給消費者,由消費者在方便時間自行前往豐巢柜提取。
業內人士認為,這不僅僅是順豐歷時三年布局的倉網首次展現鋒芒,為電商商家提供“倉、干、配、店、柜”一站式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也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讓庫存離消費者更近,就近發貨提升時效,從而實現成本最優,而非只是運費最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