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09 01:12:4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宋雙
11月6日晚,史上間隔最短的IPO重啟引爆輿論,盡管周末不開盤,但多空已上演激烈對決。在次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5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論壇”上,IPO重啟也成為除既定議題外各位嘉賓談論最多的話題。聽完這些總資管規模遠超萬億元的大佬的觀點,你可能會松口氣:他們對本次IPO重啟并不悲觀。
匯添富基金副總經理袁建軍說,“IPO重啟導致股市下跌,主要是心理層面的,實際對市場的壓力沒有那么大。況且這次改革還會推動大家短期看好市場”。
“這次重啟表明對恢復市場融資功能的迫切性,反映出中國經濟轉型時確實需要資本市場的配合。更大的意義在于未來注冊制的推進,這對A股有比較深遠的影響。”國泰基金總經理助理兼投資總監黃焱分析稱。
博時基金股票投資部總經理李權勝表示,“IPO重啟后將伴隨著發行規則的變化,可以理解為對未來注冊制實施的逐步試驗過程。這次重啟IPO的一個原則是市值配售,使得未來參與新股申購的資金須有持倉要求,因此其對市場負面影響可能并不很大”。
論壇上,華寶興業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鄭安國和西部證券總經理祝健還分別進行了《資產管理新趨勢》和《券商資管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演講。四場圓桌論壇則圍繞“2016年量化對沖產品的策略”、“經濟新常態下2016年的投資機遇”、“政策限制下量化產品的挑戰和機遇”、“‘資產配置荒’下的2016年投資之道”四大議題進行深入了討論,解除了投資者關于明年資產配置的許多困擾。
華寶興業基金鄭安國:資產配置不要老盯著股票和地產
對于《資產管理新趨勢》,我有三個觀察。第一,保值為先。就資產管理本質而言,它強調防御性,即防御你未來的生活品質不被通貨膨脹侵蝕,這就要求穩健投資。
關于穩健投資,我有個成功例子。華寶曾做過一個追求絕對收益的投顧產品,但其相對表現令人吃驚:自2010年起,除2013年的其余年份收益率均超過同期絕大部分公募。且這個產品的投資范圍多是大家不愿意碰的、產能過剩的上市公司股票,不能隨意止損,每筆投資都要得到客戶的最終確認。分析其業績表現不疾而速的原因,一是時機選擇,這些股票都是在成交量清淡時買,市場瘋狂時賣;二是不買熱門股;三是重組合管理,積小勝為大勝。很多散戶則相反,市場狂熱時入市,同時喜歡追捧熱門股。
第二,資產配置。資產配置現在應該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要強調逆周期的資產配置和跨境資產。
強調資產配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經濟或處于很大的拐點。全球經濟低增長,你就要投黃金,一般的美債,包括美國的房地產也有必要關注。
資產配置不要老盯著股票和地產,QDII產品是合法配置境外資產的不錯選擇。盡管現在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將來你可能會因為額度管制而買不到QDII基金。
三,全民理財。一方面供給特別多,另一方面需求也如此。那么,該怎么應對全民理財?遠離非法集資,拒絕高利誘惑。我們老說,狼來了,真狼還沒有來。存款利率市場化后,我覺得國家要下決心打破事實上的剛性兌付,大家都不要心存僥幸。一些收益率太高的理財產品要謹慎對待,說不準你就不幸接了最后一棒。
西部證券祝健:資管行業的核心是風險管理
承諾剛性兌付,肯定有人兜底。當市場資產價格沒法體現風險時,當所有投資者沒有風險意識時,這個市場叫金融市場嗎?
一刀切的管理造成金融機構缺乏風險管理意識,這是我們目前資產管理市場面臨的很大問題。剛性兌付要盡快解決,市場一定要讓投資人有風險意識,讓他有責任管理自己的產品。只有這樣,打開金融市場的國門,我們的金融機構在國外才有競爭的可能,否則很危險。
作為投資者,應該怎樣去尋找產品?無論把錢托管給誰,都要把錢配置到資產產品上,高收益、盡量低的風險才能取得回報。如果你把錢給理財公司,他給你高收益,自己拿不到錢,能長久嗎?對于資產的收益,股票市場一定是高收益對應高風險。投資時一定要對這個行業、企業、團隊、治理有所了解。資本市場不缺故事,在我們聽故事時一定要深入分析和研究,而且要理性分析。而在固定收益類的市場,一定要理解整個資金的配置模型,中間的風險管理手段。
從金融機構來說,對基礎產品一定要充分地構建架構。對于投資者來說,我一直建議大家不要只看這只基金或產品能帶來多高的收益。掩蓋住的風險你不一定能識別,比如有的風險尚未兌現。
證券市場、資本市場核心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能力強的一定有資格取得高收益,而這個“高收益”是可持續的。一個公司或團隊的風險管理手段、管理工具如果不完整,它也可能取得高收益,但卻是很高風險的。我認為,這樣的方式在精神上不可取,在投資上要審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