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公司

每經網首頁 > 公司 > 正文

提升資產質量 綠地剝離能源業務

每經網 2015-10-29 20:33:41

上市后的綠地將各個業務板塊重新優化整合,未來每個業務板塊都會更加講究精益化

每經編輯 吳若凡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吳若凡

 

10月27日,綠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聯交易公告,擬與上海綠地資產控股有限公司解除對上海云峰(集團)有限公司34%股權的委托管理協議。

綠地此舉被看作是提升股價的一種方式,一旦解除協議意味著該板塊應收將不再被納入上市公司財報,但仍被納入集團收入。

業務結構優化

在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看來,綠地上市之前有些委托管理企業和并表的關聯企業,純屬正常,但上市以后,這類企業卻拖累了綠地的利潤,因而,剔除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事實上,綠地在三季報中就已指出,前三季度營收規模同比下降16%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主動調整虧損的能源業務,營收規模減少了50%。但這只是暫時性的,“雖然規模類指標下來了,但是盈利能力卻提升,這是廣大股東愿意看到的。”宋延慶說。

上市后的綠地勢必要將各個業務板塊重新優化整合,隨著整合的完成,未來每一個業務板塊都會更加講究精益化。因此,或許不會像媒體解讀的那樣,綠地就此失去了500億元營業收入。

而且,雖說是營業收入,但能源產業有很大一塊是應收賬款,因能源產業并不具備很好的現金流。

低毛利業務被砍

從此次綠地的主動剝離行為,可以看出其提升資產質量的決心。一直以來,能源是綠地僅次于房地產的第二大板塊,截至2011年,能源產業的產值規模已占其半壁江山,在今年上市前,能源產業的規模甚至一度超過房地產主業,達到1322.2億元。

而今,綠地在公告中明確指出,能源已不再是公司重點發展的產業。從綠地上半年財報來看,能源及相關產業的毛利率僅為1.5%,被剝離也在情理之中了。

用綠地相關人士的話來說,這也是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即去產能化、去規模化。

三四線城市本來就是不能產生最大效益的能源型城市,從“十三五”規劃來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傳統的依靠高污染、高能耗的低效增長肯定會被拋棄,作為對政策最敏感的房企來說,逃離三四線就是最好的佐證。

無獨有偶,今年9月,萬達將旗下五個位于三四線城市的項目公司打包出售,這些城市人流量稀少,賣掉也在情理之中。在外界看來,這或許可解讀為萬達的輕資產化,也但可看作是大型開發商對待三四線城市的真實心態。

業內人士表示,所謂去產能并不是走輕資產道路,而是去除附加值低、價格競爭高的產業,比如剛需房、低端制造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綠地;剝離;能源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自拍一区综合图区 | 日本中文字幕一二区视频 | 亚洲欧美综合a一区久久 | 亚洲图丁香五月天婷婷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 三级网站在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