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綜合 2015-10-25 12:04:53
10月23日晚間,央行突然宣布雙降,雙降之后,老百姓最為關心的,無疑是如何使自己辛苦掙來的錢不縮水。下面,每經網為大家梳理一下六大方面的應對策略,必看哦!
每經編輯 姚茂敦
10月23日晚間,央行突然宣布降息0.25個百分點,同時降準0.5個百分點。央行還同時宣布放開存款利率上限。隨著央行祭出猛招,老百姓最為關心的,無疑是 如何使自己辛苦掙來的錢不縮水。下面,每經網為大家梳理一下幾大方面的應對策略。
股市:滬指或上攻3800點
記者注意到,中國央行此次雙降消息公布之后,歐美股市當日全線擴大漲幅,其中德國DAX30指數周五收盤大漲2.88%,納指上漲2.27%。業內認為,此次央行雙降,對實體經濟和股市來說都是及時雨,有利于增加市場流動性,提高投資者信心,促使股市反彈。有業內人士預計,滬指將繼續反彈至3800點左右。
樓市:房貸利率已達十年來最低
針對央行再次雙降,業內認為,此舉對房地產市場形成利好,或進一步促使房市回暖。
首先,降息、降準增加了銀行的可貸資金,可以被用于房貸業務的資本也會增加,個人申請房貸會更加容易。
其次,降息使得買房者的利率成本再度降低。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最近一輪頻繁降息起始于2014年11月22日,此輪降息前后共出現了六次,累計降息1.65個百分點。有業內人士對比發現,目前,商業房貸利率已是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而公積金貸款利率早已是歷史最低水平。這意味著,目前買房,利率負擔是近十年來最低的,無疑將會促使一些購房者選擇出手。
存款:萬元存一年利息少32.5元
存款基準利率下調,意味著老百姓的存款收益又要縮水了。在此次雙降前,一年期存款的基準利率是1.75%,目前,一些城市不少銀行普遍都執行上浮30%的利率優惠政策,那么實際利率就是在2.275%左右。也就是說,1萬元存一年的話,利息是227.5元。
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變為1.5%,如果仍按上浮30%算,即1.95%,一萬元存一年利息只有195元。相比之下,少了32.5元。
雖然32.5元并不是太多,但考慮到此前已有四次降息,多次降息對市民存款收益的影響還是不容小覷的。
房貸:50萬20年期每月少還70元
對于房貸族來說,降息意味著月供可以少還一些了。目前,一些城市的銀行房貸利率按9.5折或者是基準利率的政策實行,個別銀行最低可以打9折。以50萬元20年期房貸為例,以等額本息的還款方法,用房貸計算器算出市民的貸款月供變化情況。
如果以基準利率算,降息前,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為5.15%,50萬貸款月供3341.35,總利息為30.19萬元。降息后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為4.9%,月供變為3272.22元,總利息為28.53萬元。相比之下,月供比之前可少還69.13元,總利息可少1.66萬元。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按目前多數銀行的房貸條款,已經發放的貸款一般會約定"次年調整",換言之,已有房貸者,需等到明年1月1日之后,才能享受新利率。
理財:盡可能買長期產品
"雙降"對于原本收益就在持續下滑的銀行理財產品來說無疑是個打擊,投資者有何應對措施呢?
首先,理財產品"宜長不宜短"。對于同一銀行而言,理財產品期限越長收益也往往越高;此外,購買長期產品有利于提前鎖定當前相對較高的收益,不受后期收益繼續下降的影響。還有,由于理財產品流動性差,不能提前贖回或轉讓,因此要在確保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動用這筆資金的情況下,盡可能購買長期理財產品。
第二,銀行"宜小不宜大"。一般來說,國有大型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很低,中小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要高,而且不同銀行之間的收益差距很大。通常,只要是通過正規途徑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不同銀行的風險差別并不大,目前還沒有出現過小銀行倒閉或是跑路等情況。區別風險主要是看產品的收益類型及風險等級。
第三,關注"另類"理財產品。就是與日常在銀行營業網點購買的理財產品不同的地方,比如夜市理財產品、節假日專屬理財產品、區域性理財產品等,此類理財產品的收益一般要略高于日常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可以多加關注。
互聯網金融:P2P再迎機遇
央行雙降,會促使更多資金涌入股市和互聯網金融市場,這對作為其中最活躍的P2P網貸來說自然是件好事。一方面,P2P行業主要與民間借貸市場相關,央行降息對P2P不會產生較大影響:另一方面,央行降息對于整體經濟發展將起到助推作用,對P2P行業來說是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從長遠角度來看,央行"雙降"可以使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穩步降低,這也有利于P2P行業將收益水平調整到更為合理的區間內,從而促使整個行業進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最近,余額寶收益"破3"引起熱議,從2014年1月最高點6.763%到現在只有3%左右,收益慘遭腰斬,其它寶寶的收益也不樂觀,平均收益率已經跌破3%,央行再次雙降對寶寶類產品的影響比較大,收益繼續下降幾乎板上釘釘,"寶粉"可能要繼續傷心了。
整體來說,央行雙降,將帶動不少投資產品的收益率繼續下滑。每經網特別提醒投資者注意,上述6種理財方式僅供大家參考,投資者無論進行何種選擇配置資產,都應量力而行,入市風險自擔。
(每經網綜合揚子晚報、融360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