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13 21:44:20
廈漳泉同城化4年舉步維艱,13日上午,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廈漳泉城際鐵路建設的一紙批文將有望推動破冰。業內人士認為,廈漳泉城際鐵路的正式開建將對廈漳泉同城化進程產生巨大推力。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婷
每經記者 李婷
廈漳泉同城化4年舉步維艱,13日上午,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廈漳泉城際鐵路建設的一紙批文將有望推動破冰。
業內人士認為,廈漳泉城際鐵路的正式開建將對廈漳泉同城化進程產生巨大推力。
廈漳泉地處閩南金三角,有著共同的閩南文化,同城化前景、基礎看好。2010年7月,福建省委八屆九次全會提出"構建福州大都市區和廈漳泉大都市區引領發展的格局";2011年,福建省政府出臺"加快推進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實現同城化發展目標。
廈漳泉城際鐵路總長263公里
批文顯示,圍繞廈漳泉大都市區,建設泉州-廈門-漳州城際鐵路、漳州-港尾-廈門城際鐵路(部分利用港尾鐵路改建),線路總長263公里。
而閩三角城際鐵路將以廈門為中心,對泉州-廈門-漳州城際鐵路,在廈門市域范圍內應結合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綜合交通規劃,進一步深化研究建設方案,做好與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的統籌銜接。
根據此前當地媒體報道,還在編撰中的《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總體規劃》提出的目標,廈漳泉大都市區目標范圍包括三市全域,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2011年總人口1666萬人。
同時,大都市區域核心區概念也被提出,該區域面積7772平方公里,2011年總人口約1200萬人,包括廈門全域,漳州、泉州兩市中心城區等。至2020年,基本實現同城化。同城化共建共享機制將較為完善,實現產業、空間和社會的高度融合。這其中,廈門無疑扮演主要角色。
而廈漳泉大都市的四個發展定位也將面向海峽兩岸: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國際門戶、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中心、國家海洋經濟發展先行示范區、兩岸經濟文化融合發展的先行示范區和先行先試區。
海峽西岸城際鐵路投資逾千億
從2015年10月1日起,廈門、漳州、泉州已實施通信資費同城化。然而,廈漳泉同城化提出4年來成效依然細微,迄今,《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總體規劃》還未完善發布。
專家認為,受現行行政區劃以及考核機制的限制和約束,廈漳泉在各自站位、利益訴求等方面有所不同,在重要問題上難以達成思想共識。此外三地目前發展不平衡、產業基礎差距較大,由于缺乏成本投入分擔機制和市場化投融資機制,目前廈漳泉同城化發展多數是按屬地原則分攤建設任務和投資,缺乏市場化運作。
批文顯示,包括廈漳泉城際鐵路在內的海峽西岸城際鐵路建設在2015~2020年將實施6個項目,總里程583公里,總投資約1071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初福建省公布的2015年3萬億的重大項目投資中,交通預備項目就包括廈漳泉城際軌道3號線。
業內人士認為,廈漳泉城際鐵路的開建將對廈漳泉同城化的推進發揮巨大作用。早在2011年12月,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納入國務院批準實施的《廈門市深化對臺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閩南金三角長期以來就保持著良好的互動融合關系,而三地城際軌道的建設意味著同城化的進程邁開實質性步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