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10-13 12:04:35
放言“不讓中國染指TPP”的人們或許想不到,他的對手原來是精明的中國商人。雖然TPP可能不帶中國玩,但最終的受益者依然有中國人。
每經編輯 吳若凡
(本文原載于“邦地產”官方微信公眾號real-estate-circle)
中國財團正籌劃在澳大利亞競購“3/4個英格蘭”和“1個浙江省”!
這一批由東凌糧油、鵬欣資源、杉杉股份等公司組成中國財團,計劃在澳大利亞競購的面積就有那么大:相當于英格蘭四分之三的土地,約等于一個浙江省的面積!
這事讓邦爺想到一個觀點:放言“不讓中國染指TPP”的人們或許想不到,他的對手原來是精明的中國商人。
雖然TPP可能不帶中國玩,但最終的受益者依然有中國人。
知道為什么嗎?
TPP國家無法繞開中國money
多少年來,老美沒少制訂規則,給中國人進入國際設置多種門檻。但他們或許沒想到,中國人極其適應各種規則,也最善于發現漏洞突破規則。
那么,這一次的TPP,面臨規則和門檻,中國人找到了怎樣的突破口呢?
你只要看看遍布全球的中國投資就知道,這些投資早已開展著對所謂“中國經濟封鎖”的破局,TPP也或最終演變為中國人的財富盛宴。
上述財團“興師動眾”在澳買地其實不奇怪,皇冠房地產的CEO Iwan Sunito最近就在上海說:“公司在澳洲的樓盤幾乎每次推出都能熱銷,而且大部分買家都是中國人。”TPP協議成立后,澳洲經濟必定受益,中國人也更看好澳洲房地產,踴躍投資。
就海外投資來說,僅僅綠地一家的投資額就超過200億美元,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投資流向了“TPP國家”??梢园l現,即使是在美國、澳洲、馬來西亞、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綠地在媒體的曝光率也不低。
同樣,碧桂園也早已伸出了海外觸角,而且越伸越遠。除了投資馬來西亞和澳洲,在10月7日碧桂園又做了一件“內房股首例”的事情,宣布發行面值15億馬幣(約26.65億港元)的伊斯蘭中期票據計劃。發債計劃如果實現,碧桂園無疑將成為分享TPP紅利的重要房企。
從奶牛場、葡萄酒莊園、賭場,到金融業、地產業、礦產業,乃至于早年已經向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轉移的紡織業、玩具業、低端電子制造等低附加值產業,中國企業在TPP國家的投資涉足各個領域,可以說,美國即使能讓TPP繞開中國的國界,也無法繞開中國的money。
TPP不僅有糖衣,還有炮彈
實際上,雖然加入TPP的經濟貿易好處不少,但熟讀歷史、深諳國際政治的人對加入TPP卻不以為然。
因為根據維基解密顯示,要想加入TPP,就得接受一個極為苛刻的要求,甚至為了所謂的“貿易自由化”修改本國法律。其中有些行為實質是干涉國家內政、踐踏國家憲法、侵擾人民權力的。
舉個例子,如果政府通過的法律政策和TPP擬定的條款不符合,跨國公司就可以告你。
因為在TPP模式下,有一個特殊的機制被稱為ISDS,即處理投資人和東道國之間的矛盾的特殊仲裁機構,而這個機構是由跨國公司和為其服務的法律事務所組成。跨國公司往往是原告,東道國政府是被告。官司的結果往往可想而知,而東道國一旦敗訴,就要賠付巨額賠款。
加拿大在加入和TPP相類似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之后,出于對環境的保護,限制企業對頁巖油的開采,結果被美國的石油開采公司告上法庭,并最終敗訴,迫使加拿大政府修改國家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來適應美國跨國公司的要求。
試想一下,到時候TPP的所在的紐約仲裁法庭,儼然成了地球最高法院,可以否決東道國司法體系的任何內容;凡事加入TPP的國家,法律法規出臺要咨詢所在跨國公司的同意,仿佛外國人享有治外法權,這該多恐怖?!
按TPP規定,政府是不允許干涉市場的。試想下,中國加入TPP之后,如果調控房地產投資,比如調整一下二套房首付比例,都可能成為被告。但大家可以想象,當房地產投資過熱,如果不出手控制,股票市場暴跌,貨幣貶值、資本外流的惡性循環將被牽動。2008年美國政府對金融市場的放縱導致的金融危機,就是前車之鑒。
經濟學家喬姆斯基就曾直言:“TPP不是談國際自由貿易,而是談跨國公司的統治。”
加入TPP就得簽“馬關條約”
有人說“加入TPP就得簽‘馬關條約’。”這個比較激進,但并非沒有道理。
面對利損明顯的TPP,我們該怎么辦?
中國在1840年以前的國際關系原則是“御敵于國門外”,所以在唐朝和明朝,中國對日作戰的主戰場都是在朝鮮。美國也是用這個方式,實現了北美大陸近200年的和平。
要想在TPP這事上“御敵于國門外”,可以選擇在一些已經與中國完成“自由貿易協定”有望實現零關稅的TPP成員國(比如澳大利亞),設立分公司或工廠,把一部分簡單的生產環節轉移,借澳大利亞完成對TPP國家的出口,但將核心的研發、設計等環節保留在中國大陸,保證產業穩定。
另外,除了TPP,其實世界上還有很多貿易渠道,“一路一帶”就是中國主打的重要貿易渠道,只要能順利打通開展,效益非常驚人。真要害怕經濟受沖擊,花錢在“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買幾套房子對沖下也可以。
不過,邦爺提醒,買的時候悠著點,要知道很多國家的貨幣還沒人民幣堅挺,匯率貶值造成損失,這個可能性可不小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