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26 00:40:18
股市和宏觀經濟的步伐并不都是同步的,股市會被有特異性或偶然性的市場因素所引導而發生短時間的震蕩。說全球股市迎來黑暗時代,似乎有些過度悲觀。
每經編輯 張敬偉
◎張敬偉
全球股市過去兩周已蒸發5萬億美元,陷入了自2008年以來最黑暗的時代。
股市下跌也有周期性和感染性,在全球化時代,股市下跌傳導的速度更快。
中國股市暴跌,“國家隊”出手的舉措給世界提供了評論的機會。客觀而言,沒有哪個國家在股市大跌來臨時沒有穩定過市場,只是選擇的時機和強度各有不同。
也許中國式穩定有些密集和強勢,但起碼維持了二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前的市場信心,而且讓市場度過了最嚴重的失血期,也給了中小投資者理性撤離股市的機遇。但這種國家行為也讓市場原教旨主義者憤憤。
股市需要制度規范和監管調節來使其健康穩定發展。因此,適當的穩定措施是必要的。但股市最終應由市場主導,“國家隊”不可能以不停注資的方式穩定市場。
盡管股市再次大跌,但“國家隊”退市并無不妥。畢竟,中國股市作為全球資本市場的一部分,政府出手穩定已無意義。
有牛市就有熊市,技術分析固然重要,但看中國股市和全球股市還是要有宏觀視野。
全球經濟還沒有恢復活力是這輪股市下跌來勢洶洶的主因。美聯儲加息預期一再推遲,讓人對美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感。當世界瞪大眼睛看中國經濟下行并由此產生焦慮情緒時,中國股市大跌和人民幣匯率調整,讓世界感到了陣陣寒意。
中美兩大經濟引擎都出現了問題,全球股市同跌并不令人驚奇。相反,這是具有正面警示意義的全球經濟映射——全球經濟不復蘇,將希望寄托在某個經濟引擎上的結果就是市場變得敏感脆弱。
此時糾纏黑色星期一的因果沒有意義。將股市大跌責任推給中國或美國都是怨天尤人。
股市和宏觀經濟的步伐并不都是同步的,股市會被有特異性或偶然性的市場因素所引導而發生短時間的震蕩。說全球股市迎來黑暗時代,似乎有些過度悲觀。
從并不長的A股歷史看,中國股市的抗壓能力還是很強的。畢竟,滬深兩市和美歐股市的血統基因并不完全一致。
(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