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8-16 13:10:46
成都ICC(環貿廣場)坐落于成都商業金融核心區域東大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在拿地8年之后,成都ICC僅建了1/3的住宅用地,商業主體還在整治地基,而周邊的許多樓盤大多已經竣工。這樣的現象難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結合近來港資房企不斷拋售內地物業我們可以發現,港資房企在內地房產市場回暖的背景下,仍不看好未來的行情,他們更看重利潤,緩慢開發和拋售行為或許只是為了保存實力。
每經編輯 杜冉樂 蔡雅蕓
每經記者 杜冉樂 蔡雅蕓 攝影報道
“天府門廊,怎么走?”日前,一個從香港來的旅行團領隊拿著成都市地圖,不停地問路人,但很多路人都搖搖頭,就走開了。
在香港,“維港門廊”有口皆碑,遠遠望去,屹立于維多利亞港入口,早已成為香港獨特的城市地標,其背后的謀劃者就是新鴻基地產。但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成都天府門廊并不為人熟知。
8年前,新鴻基在成都輕松拿下“東調”戰略推出的259畝大盤,意欲打造世界第五座ICC項目。如今8年過去了,成都ICC僅建了1/3的住宅用地,作為主體的商業還在整治地基,另有1/3用地荒蕪。那么,拿地多年卻開發緩慢,新鴻基地產意欲何為?
拿地樓面價僅為2769元
這一切都要從14年前的成都“東調”戰略說起。當時政府對東郊工業企業實施搬遷,被劃入搬遷名單的攀成鋼片區騰出了3000畝土地,且地處東二環與東大街東沿線交叉位置上,因此備受市場關注。
成都ICC所在的259畝地塊,號稱是攀成鋼的頭號巨幅地塊,2007年底公開“出嫁”。成都市國土局土地出讓公告顯示,上述宗地編號具體為“JJ46(211/212/252):2007-092”,其中規定B1及C1地塊為商業金融業用地,主體建筑高度均為280米。
一位參與過當時土地競拍會的成都地產人士回憶說,“當時以為這塊地爭奪會很激烈,但現場只有新鴻基一家舉牌,最后底價成交,樓面價為2769元/平方米。”
實際上,新鴻基地產的野心是復制“維港門廊”,打造“天府門廊”成都ICC。按其設計,上述B1與C1地塊的主體建筑就是“天府門廊”的兩根擎天門柱。
新鴻基地產介紹說,成都ICC將以商業、購物及金融為核心,發展高端商業、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業務以及與之相關的法律、評估、審計、會計、咨詢策劃等專業服務。
從公開內容看,引入成都ICC是攀成鋼板塊走向高端服務業的關鍵起點。日前,坊間傳言成都多個商業項目陷入停工或半停工,這讓仍未顯山露水的成都ICC備受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成都ICC的A地塊是“天曜”豪宅,被圍欄圈起來的是B地塊,正在做地下工程,有塔吊旋轉,C地塊為一片荒地,成都ICC銷售中心就掩映在這片荒地東頭的樹林中,除2~3名置業顧問值班外,停車場車輛稀少,少有看房者。
成都ICC銷售中心一位置業顧問介紹說,A地塊純住宅項目“天曜”共有928戶,已進入尾盤,剩下100余套大戶型去化難度較大,售價約11000元/平方米。權威數據顯示,天曜首次開盤時曾賣到14000元/平方米。
記者以購房者的身份登上天曜一棟清水房,從陽臺上遠眺,整個攀成鋼片區一覽無余,ICC項目的B、C地塊盡收眼底。一個拿地8年的高端綜合體項目,至今不是空地就是工地,讓人對新鴻基地產的操盤思路頗為費解。
記者查閱新鴻基地產各財年的年報發現,新鴻基地產香港環貿廣場開發周期并不長,于2005/06年財年內動土,至2009/10年財年落成,動工到租戶入駐僅4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