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2 01:44:40
◎莫開偉
20日,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上海和紐約黃金市場突然遭遇一波拋售。國際金價自1133美元附近上演垂直落體,幾分鐘內暴跌近60美元,跌破1100美元,急跌幅度超過4%,創5年來新低。而上金所開盤兩分鐘內就涌出了5噸的拋單。
據分析,這輪國際金價大跳水,原因有五方面:
一是上周國際國內諸多不利因素均出現好轉,令市場投資風險情緒顯著轉強。如希臘救助協議最終順利通過,歐元區希臘市場已出現好轉,希臘銀行業已恢復營業;中國A股市場動蕩也已轉危為安,樓市有所回暖,避險需求持續下降令投資者不斷拋棄黃金,轉而追逐風險資產。
最重要的是,發達經濟體風險度已相對前幾年明顯下降,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也開始逐步退出,讓金價失去了一個最重要推動力量。而金價能在2011年一路沖高至接近2000美元的高位,很大程度上是受次貸危機、歐債危機所帶來避險情緒影響,以及發達國家央行(尤其是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所推動。
二是以“投資利益最大化、投資風險最小化”為前提的黃金專業投資基金是黃金價格暴跌重要推手。上周五,全球最大黃金ETF基金(以下簡稱SPDR)大幅減倉11.63噸,這是該基金自2012年12月24日以來最大一次單日減倉。因此,在目前全球央行對黃金均處在凈買入狀態,而中國黃金首飾消費平均增長率在10%以上情況下,黃金價格暴跌的威脅主要來自專業黃金投資基金。
由于全球諸多黃金投資基金以該基金為行業風向標,SPDR大幅減持對市場造成恐慌不可小覷。據資料,目前SPDR持倉量只有696噸,比2013年最高時減少了50%。如果SPDR繼續大幅減倉,或該基金一旦被清盤,國際金價至少可能會跌至900美元下方。
三是黃金失去了傳統避險資產地位令一些投資者失望,進一步加重市場多轉空情緒。據數據顯示,投機性黃金凈多頭頭寸上周驟減39%,降至歷史最低水平。白銀、鈀金、鉑金合計凈多頭頭寸跌16%,同樣創歷史新低。
顯然,在當前全球低增長、低通脹內外經濟發展格局之下,黃金避險功能基本消失,尤其在系統性風險發生時,持有流動性更強的現金和票據比黃金更安全。因而,在美元資產比黃金資產更保值、更穩定的情況下,避險需求已向美元資產轉移。
四是實際利率在抬升,持有黃金機會成本增加,不利金價走勢。歷史數據顯示,黃金價格與實際利率負相關:當實際利率上升時,持有貨幣和債券的收益增加,黃金不能帶來利息收入,實際利率抬升增加了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黃金吸引力下降;反之亦然。2013年中期以來,隨著美國經濟復蘇日趨明朗,全球實際利率水平開始回升,未來黃金投資需求將減弱,不利金價走勢。
五是目前大宗商品價格重心下移,導致一般貴金屬成本重心也會下移。就國內因素而言,在重點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黃金價格并沒有上漲,所以相對于其他股權資產來說并沒有受到市場青睞。就國外因素,近年來對沖基金持有的黃金ETF倉位持續下降。
當前金價基本面處于弱勢狀態,是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且從美國經濟及美元走勢來看,美元后期走強是大概率事件,黃金出現破位下跌行情在所能免,黃金后市有可能繼續走低。
即使中國持續買入黃金,受全球通貨緊縮和美元升值影響,黃金價格仍將繼續走低。因此,此時,國內眾多的投資者要認真研判國內外經濟形勢及黃金市場走勢,特別是一些在股市“吃了虧”的股民,千萬別再學大媽們僥幸打黃金主意,應保持謹慎、理性投資態度,多觀望,不急于出手,防止再次被深度套牢。
一方面,目前黃金作為商品,總體供需格局是供大于求,金融屬性中的避險和保值屬性會造成黃金價格不斷波動,尤其是全球整體經濟溫和復蘇、通脹保持低位態勢,決定了未來黃金價格大幅上行空間不大。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速又因為次貸危機爆發而持續走低,金價難再次出現大牛市。
為此,投資者應采取三種避險措施:一是不僅要學會分析經濟形勢,還是要學會控制倉位,做好止損;二是在價格企穩前要多看少動,不宜盲目追漲殺跌;三是在后市還不明朗情況下,炒金者不要抱著撿便宜的心態匆匆入市,要增強對市場風險的敬畏意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