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6-16 01:07:31
今年成都市啟動經濟證券化提升行動計劃,將充分利用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新三板”擴容機遇以及大力發展區域資本市場契機,推進企業上市等工作。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江然 丁舟洋
◎每經記者 江然 丁舟洋
今年成都市啟動經濟證券化提升行動計劃,將充分利用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新三板”擴容機遇以及大力發展區域資本市場契機,推進企業上市等工作。
近日,由成都市金融辦、上證所聯合主辦的“創新與資本高峰論壇暨2015成都經濟證券化提升行動計劃”在成都舉行。論壇還舉行了成都創新與資本項目簽約儀式,這標志著成都資本市場建設進入了新階段。
一場資本與創新的論壇,標志著成都資本市場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6月13日,“創新與資本高峰論壇暨2015成都經濟證券化提升行動計劃”在成都舉行。與會者恐怕還對上證所與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專家使出渾身解數“招攬生意”,以及臺下中小微企業如饑似渴、尋求幫助的一幕記憶猶新。
這場關乎金融創新的論壇,只是成都提升經濟證券化水平的舉動之一。
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形勢,成都亦提出要讓創新創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這其中,重要的抓手就是提升經濟的證券化水平。”昨日(6月15日),成都市金融辦主任嚴靜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強調,“經濟轉型,一定要靠資本驅動,否則難以實現。”
經濟證券化敲定目標
2013年8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去年以來,資產證券化發行速度大大加快。2014年新發行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已接近過去所有年度的總和,發行規模創出歷史之最。
在嚴靜看來,提升經濟證券化水平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無論是調整結構、轉型升級,還是助推創新創業,都一定要靠資本驅動,否則難以實現。”長期以來,成都企業與全國多數地方企業一樣,尋求融資的第一渠道是銀行。“企業想從銀行借貸,又缺乏有效抵押物和擔保物,轉向民間借貸,又面臨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成都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說,“那些未完成轉型升級的企業,其利潤本身就不高,高成本、高杠桿的短期資金進一步加大了企業負擔。”
一些中小微企業不堪重負。企業走向破產的同時,也使民間融資陷入困境。“其核心問題還是融資方式太傳統。”上述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借助資產證券化,不光可以盤活存量資金,提高社會資金使用效率,還能將更多社會資金引導至重點領域,優化產業結構,更好地服務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
在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嘗試后,經濟證券化的條件已經成熟。“因為提升經濟證券化水平需要場所,我們現在各層次的資本體系都完成了。如果要上市,大的企業可以去上證所,中小企業可以去深圳中小板,創新型企業可以去深交所創業板,沒有達到盈利標準未來發展趨勢好的成長型企業可以去新三板,特別小微型的企業可以去地方性的資本平臺四板(比如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F在每個層次的資本平臺都有了,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可以去不同的平臺。”上述金融辦負責人說。
據不完全統計,成都目前經濟證券化率在20%左右,全國平均水平在17%~18%。成都市作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經濟體量占四川省經濟三分之一,20%的經濟證券化率還是太低,需要進一步推動經濟證券化率的整體水平。
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成都的動作開始加快。今年初,“提升經濟證券化水平”被寫入成都市《2015政府工作報告》,并明確提到加強資本市場和金融要素市場建設,大力引進各類金融機構,推動企業通過上市、債券等方式多渠道多層次融資,提升經濟證券化水平。今年5月正式出臺的《成都市關于促進經濟穩中求進的若干意見》又明確提出了“以金融創新為支撐激活經濟增長功能”。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經濟證券化水平。
最近,成都市啟動了經濟證券化提升行動計劃,準備充分利用新股發行機制、“新三板”擴容機遇及大力發展區域資本市場契機,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和培育措施,鼓勵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構建形成規范高效的多層次直接融資渠道。
其目標包括,新增區域性股份交易市場掛牌上市企業超過500家,“新三板”掛牌及申報企業達到35家,主板、創業板掛牌及申報企業超過25家,境外融資企業1家。加大創新直接融資方式,擴大票據融資、私募債、資產證券化等直接融資規模,實現直接融資規模超過2500億元,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達50%以上。
撬動創業活力
據記者了解,成都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有57家,新三板到年底掛牌的有50家左右,四板超過500家。“這個數據看上去貌似不錯,但在成都的經濟結構中,有一個重要特點:中小微企業占很大比重。”上述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世安表示,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的經濟發展已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為創新驅動。中小微創新創業企業是實體經濟中最活躍的部分,代表著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
經濟證券化提速之際,創新創業在成都也如星火燎原。多層次資本市場在成都發展完善的同時,也推動了成都的創新創業浪潮,從而為經濟的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發布的《成都市關于促進經濟穩中求進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提升經濟證券化水平,具體措施包括加強天使投資創業體系建設;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建立“創業板行動計劃”重點企業庫,篩選、輔導、培育企業直接登陸創業板等。
作為深耕成都創業市場多年的投資者,成都德同銀科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人李農對資本與創業的關系深有感觸。他表示,創業者們要擁抱資本市場,因為資本市場不僅僅解決初創企業的資金需求,還能用資本圈的力量,對企業的商業模式、公司治理等發展方向進行輔導。
事實上,并非每個創業企業都能得到投資機構的青睞。清科創投董事總經理袁潤兵認為,不管在任何領域中,創投的嗅覺永遠最為靈敏,對于眼下火熱的“互聯網+”行業,創投是布局最早的,創投對新興行業的發展有著引領和加速的作用。
厚普股份就是李農心目中“通過與資本聯手,逐漸壯大,成為行業龍頭”的經典案例。據李農介紹,這家主打LNG加氣站的成都本地創業公司,在德同銀科5年的投入和培育后,去年其凈利潤由5年前的400多萬元變為1.8億元。今年6月11日,厚普股份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手握10%股權的德同銀科賺了12倍,厚普股份也走上了海外擴張的國際化征程。
“資本是流通的,資本市場看到了投資成都企業會賺錢,就都會來。成都就會由人才、技術的聚集地,變為資本和財富的聚集地。”李農滿懷信心地說,成都經濟的轉型升級也會因此而動力十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