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6-11 16:35:42
昨日(6月10日)新華網的報道顯示,恒天然集團首席執行官西奧·史畢根斯10日表示,恒天然在全球乳制品價格下跌情況下,需要重塑企業管理結構,將在總部和其他支持性部門的1500名員工中遣散數百人。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霞
每經記者 王霞
去年以來的全球乳制品價格下跌,已影響到了乳業巨頭恒天然的業績,使其不得不做出相應調整。
昨日(6月10日)新華網的報道顯示,恒天然集團首席執行官西奧·史畢根斯10日表示,恒天然在全球乳制品價格下跌情況下,需要重塑企業管理結構,將在總部和其他支持性部門的1500名員工中遣散數百人。同時,新西蘭當地媒體的報道,也表示恒天然有上述裁員計劃。
人民網援引新西蘭乳品網(NZDN.CO.NZ)6月11日的消息稱,恒天然總裁 Theo Spierings表示,裁員后的細節將在下周與酪農開會之后公布。目前,恒天然在全球一共雇了18000名員工。
恒天然集團昨日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回應表示,目前集團正在推行今年3月公布中期業績時所提及的業務轉型初期工作。
中國市場作為恒天然最大的市場之一,恒天然官方尚未說明在中國市場是否有裁員計劃。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記者,相對來講,中國市場受影響較小。
裁員應對奶價下跌
新西裝當地媒體報道稱,恒天然希望把人員力量集中到銷售崗位,為公司贏得更多利潤,因此需要裁減支持性部門員工。公司將向董事會提交一份名單以待審核,審核最后期限是今年8月1日。
據新華網報道,國際乳制品價格下行,給乳制品企業帶來較大壓力。作為全球最大的奶農合作制企業,恒天然已把2014年~2015年度固體奶出欄收購價下調至每公斤4.4新西蘭元(約合3.14美元),這意味著約1/3奶農本季可能虧損。
“市場的新常態是史無前例的全球波動,它正對整個乳品行業造成沖擊,我們必須變得更加靈活和簡潔,這樣才能在環境中有所斬獲。”恒天然首席執行官施牧德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已經啟動了業務轉型計劃,從根本上重新規劃業務,以實現所有潛能,同時公司正在審視整個業務,考慮如何為奶農創造更多收益。”
宋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去年到今年,國際原奶價格大幅下跌,很多奶農虧損比較嚴重,“但是恒天然需要與奶農共同承擔虧損,因此做出一定的調整,將無關緊要的人員裁掉,也是為了節約成本。”
作為恒天然的股東,奶農需購買恒天然的股票,可獲得分紅,并在制定原奶收購價格上擁有發言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乳制品價格波動給奶農帶來的沖擊。但由于國際市場走勢持續不振,部分奶農在這一機制下的狀況已經不容樂觀。
據新西裝當地媒體報道,恒天然旗下1萬多戶奶農中已有部分選擇離開,轉投收購價高或不需購買股份的其他乳業企業。
“短期來看,恒天然乳價出現快速反彈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年底有望出現溫和反彈,這主要取決于供求結果。”宋亮說。
中國市場影響較小
中國市場作為新西蘭乳業最大的市場之一,近兩年也發生了變化,需求量、價格都呈向下的趨勢,影響到恒天然的收益。
來自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進口奶粉27.11萬噸,同比減少49.01%,進口額為7.52億美元,同比減少71.96%,其中從新西蘭進口的奶粉占到90%以上。從價格來看,1~4月奶粉平均價格為2775.72美元/噸,同比下降45%。
“目前中國市場奶粉銷售情況不是很理想,這種情況下,中國從國外進口奶粉的勢頭短時間很難出現大幅度反彈,因此恒天然的奶價短時間很難出現快速反彈。”宋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說。
那么,中國市場是否會受此次裁員的影響?恒天然方面在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回應中,并未做更多的聲明。
“中國市場應該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在國內的基本都是市場人員、營銷人員、管理人員等部門,總體受到的影響應該很小。”宋亮告訴記者。
而從恒天然高管近期的言論來看,公司仍然致力于加碼在中國市場的投資。
近日,《中國食品報》援引恒天然國際牧場人力資源總經理位晨稱,恒天然的長遠目標是在中國年產10億升高品質原奶。目前,恒天然在河北省玉田縣、山西省應縣的兩個奶牛養殖基地已經建成并投產,第三個奶牛養殖基地正在籌劃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