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5-28 10:54:43
新的政策,能否快速集聚人才、推高房產市場?需要先回溯政策出臺的背景。
每經編輯 吳若凡
每經實習記者 吳若凡 發自上海
前些天,一條《滬居住證及居轉戶下月改革最短2年可落戶》的消息,火遍了朋友圈。圍繞這一重磅消息想開去,它是否能夠助推上海樓市回升,也成為了不少人關注的話題。
一直以來,因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諸如子女教育、醫療衛生及其他公共利益相捆綁,“戶口”對于民眾來說至關重要。尤其是集聚了眾多國內領先公共資源的一線城市,其“戶口”更是吸引了大批人才。但以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的落戶政策,也讓不少人望而卻步。
新的政策,能否快速集聚人才、推高房產市場?需要先回溯政策出臺的背景。
2009年,上海制訂了居住證持有7年能夠轉為戶口的政策。這基本可以認為是上海人口管理條件趨于收緊的信號。
事實上,2009年的這一政策的出臺,與當時的房地產市場形勢有一定關系。在當年貨幣等一系列刺激政策下,房地產市場的回暖態勢比較明顯,進而又形成了一波投資投機的需求。
這一政策出臺后,到了2010年樓市限購政策一出臺,就相互發生作用,進而影響了部分人群的購房。限購政策的最明顯殺傷力就是提高了外地人來滬購房門檻。沒有戶口,就不可能購房。這也是上海2010年市場成交量比2009年明顯回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前,上海再次提出落戶政策改革,從房地產市場的周期看,與2009年同處于市場復蘇的階段,但實質上與上海提出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有著密切關系。
從文件內容來看,新政策相較此前將有兩方面的重大突破。
第一,落戶時間縮短。原本落戶至少需要7年,現在可以縮短至2年、3年或者5年;第二,原先主要看個人的學歷、職稱、繳金、納稅等方面,今后要看創業帶動就業、創業效益、團隊納稅等因素。也就是說,未來創業型的人才更容易獲得落戶資格,并且,這類創業拿到風投越大,或繳稅越多,獲得落戶的時間就會越短。
此次上海戶口新政策出臺后,是否能夠刺激樓市成交,還需要冷靜分析。
從2009年前后的市場歷史表現來看。根據克而瑞數據,2009年前三年的總成交總量為3130萬平方米,2009年后三年累計成交總量2591萬平方米。從數據看,限制政策出臺之后,房屋成交量減少了1千多萬平方米。
參照此前臨港新城的政策。浦東臨港新城當年也對落戶買房等政策予以放寬,某種程度上也是一類刺激政策,但刺激的效果只限于部分群體。
有分析認為,此次戶口新政,釋放的購房群體主要是創業者。但創業者們是否會拿出閑置資金購房,存在不確定性。部分創業者因為創業,甚至會延緩購房時機,但也不排除創業成功后,此類群體實現一步到位的購房需求,即購置中大戶型的物業。
進一步分析,這些創業者將傾向于在創業地點附近購房。如浦東的張江、臨港,楊浦的新江灣城,青浦的徐涇等區域,這些都是創業者聚集的地區。
但目前市場上更多的聲音傾向于對房產沒有直接影響,主要有以下聲音:
1、上海戶籍每年的額度不確定,并不是滿7年就能落戶,這也決定了滿兩年很可能也沒用;
2、用這個戶籍政策來吸引一部分高端人群,但是否有吸引力要打個問號;
3、對住房更沒有影響了。更別說在這邊買房了。有沒有這個政策,常住人口已經在這里了,并不能帶來新增常住人口;
4、因為常住人口進出跟這個政策是不掛鉤的,進入與否跟七年還是兩年一點不掛鉤,其實還是跟當地的產業氛圍有關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