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05-11 20:02:22
地產股的大漲,讓部分房企的“事業合伙人”模式成為一個強大的“造富神器”。
每經編輯 杜冉樂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成都
5月11日起,央行再次降息0.25個百分點,當天申萬房地產指數漲幅3.23%,多只地產股漲停。
地產股的大漲,讓部分房企的“事業合伙人”模式成為一個強大的“造富神器”?!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截至目前,萬科由1320名員工組成的盈安合伙,已浮盈20億元以上,人均賺取了上百萬元,相當于批量生產了上千位的“百萬富翁”。
除了萬科之外,包括綠地、陽光城等部分房企也推出了員工持股的事業合伙人模式,隨著相關個股的股價飆漲,均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浮盈。
造富神器:事業合伙人
去年5月底起,萬科以盈安合伙之名,通過國信證券旗下的“國信金鵬分級1號”集合資管一只券商資管計劃,首次推出了事業合伙人制。萬科此動作一出,引來業內高度熱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萬科盈安合伙通過國信證券的上述資管計劃,連續11次增持萬科A(000002,SZ),總計成本48.77億元,持有萬科A大約4.94億股,持股比例4.48%。
5月11日,萬科A的收盤價為14.07元/股,上述資管計劃的總市值為69.54億元,按此計算,其已經浮盈逾20億元。不過,在該資管計劃中,盈安合伙還引入了外部杠桿資金,杠桿比例至今仍是一個謎。
萬科董秘譚華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說,盈安合伙代表的是萬科合伙人的利益,不能直接操作股票,這個資管計劃的管理人是國信證券,盈安合伙會要求國信證券發布買賣股票的報告,再轉給公司,他們也不清楚杠桿,這個杠桿也不是固定的。
不過,相關媒體報道說,盈安合伙的外部融資杠桿至少為1:2,若以此來算,盈安合伙員工人均浮盈在100萬元以上。有業內人士評價說,如今萬科的盈安合伙正在批量生產百萬富翁。萬科彼時推出事業合伙人時,總裁郁亮曾說過,盈安合伙模式就是要實現萬科“背靠背”的信任。
記者還注意到,除了萬科之外,包括綠地、陽光城等部分上市房企也先后推出了事業合伙人制,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浮盈。
陽光城(000671,SZ)去年年報顯示,在機構投資者中,新增了興業資管鑫眾3號、鑫眾5號集合資管計劃。其中,鑫眾5號應屬控股股東的員工持股,而鑫眾3號去年11月26日成立,屬于上市公司員工持股,持有1713.7萬股票,成本約13.4元/股,截至目前浮盈幾乎翻倍。
結構化“止損”機制
地產股“飄紅”,已讓不少中小房企感到“眼紅”,帶來巨大的財富效應。
當前,樓市進入白銀時代,房企的發展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正如萬科推出盈安合伙人制一樣。在卓創投資董事總經理向寧遠看來,當前地產股的估值很低,萬科推出事業合伙人主要是為了挽留骨干人才,有很多房企都在學這種模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去年金科股份原副總裁李戰洪帶領多位房企高管任職新鷗鵬地產集團之后,才使這家重慶“黑馬”房企的事業合伙人模式浮出水面。李戰洪曾自信地說,新鷗鵬要實現人人都是老板,未來3年躋身全國20強和渝派房企前2強。
據了解,目前像碧桂園、當代置業、金地等房企已在項目層面建立合伙人制度。雖然這與集團公司層面的事業合伙人有所不同,但足以說明合伙人模式也是房地產行業的大趨勢。
譚華杰補充說,今年之內,萬科的盈安合伙應該不會繼續增持公司的股票,因為目前這個持股水平已經比較到位。
在事業合伙人模式下,如果股票持續大跌,甚至跌破止損線,又會對合伙人產生什么影響?譚華杰表示,這個資管計劃放大了收益和損失,理論上說,虧損也是有可能的,在資管計劃中盈安合伙屬于劣后級投資人,但即使出現虧損,資管計劃會首先保障其優先級投資人的利益。
“萬科一直在說,股票一時的漲跌不重要。郁亮也在不同場合講,萬科要做成萬億市值,相當于向員工灌輸一種理想、信念,往這個方向奮斗。”向寧遠補充說,從長遠來看,萬科合伙人肯定賺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