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5-06 07:43:54
據新華網報道,有香港店家表示,預計這個小長假生意會比去年同期下跌一半。在旺季已經到來的時候,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每經記者賈麗娟
剛剛過去的“五一節”春光明媚,但對于香港零售業來說,冬天卻似乎遲遲沒有過去。據新華網報道,有香港店家表示,預計這個小長假生意會比去年同期下跌一半。在旺季已經到來的時候,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事實上,資本市場也已經給出了判斷。在港股市場進入“大時代”,不少港股公司在幾日內股價翻倍的情況下,香港本地零售公司卻遭到了拋棄,股價呈持續下跌態勢。如莎莎國際(00178,HK)、卓悅控股(00653,HK)等,股價較2014年初已經跌去近六成;而珠寶行業龍頭周大福(01929,HK)、周生生(00116,HK)等,股價也較2014年初跌去近兩成。對比恒生指數20%以上的漲幅,如此逆勢下跌顯得頗為扎眼。
那么問題來了:在這些看似便宜的股票中,能否采取“人棄我取”的原則,來看看是否有金礦可挖?來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梳理。
本地零售企業銷售普跌兩成
眼下,香港零售公司的年報正在陸續發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閱新近發布的年報發現,受內地游客下降影響,不少香港本地公司遭遇了業績下滑。
4月下旬發布年報的周生生,2014年度珠寶零售的營業額為169.3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5%,其中香港本地銷售下降了20%;每股基本盈利也下降了11%至1.6港元。周生生在香港和澳門的零售額接近內地的兩倍,公司在年報中稱,本地去年12月的業績是近年來最令人失望的。
主要在香港經營二手奢侈品的米蘭站(01150,HK),2014年銷售額下跌16.7%,虧損擴大至5400萬港元。公司稱,內地訪港旅客結構有所變化,消費能力減弱,且即日往返的內地旅客占比明顯上升,導致公司業務受到沖擊。
主營鞋履業務的港大零售(01255,HK),情況也不樂觀。2014年三、四季度,公司的同店增長速度僅為5.3%及1.3%,較上半年的15.2%大幅下降。公司在香港擁有70間零售店,本土業務占比達八成。管理層表示,一些不可預見的因素對本地零售造成重大打擊,導致公司未能達到初期目標。
此外,餐飲公司也受到了影響,喜尚控股(08179,HK)在年報中表示,香港零售市場2014年面對艱難時局,成本上漲,營業額下跌,特別是旗下香港島季季紅酒店,更是錄得虧損。這也直接導致公司扣非凈利潤大幅下跌2108萬港元,僅為268萬港元。
零售公司遭市場冷落
到了2015年一季度,幾家零售公司的業績也并不好看。周大福的一季報業績仍然呈下跌態勢,截至2015年3月31日,公司零售額下跌9%,其中港澳和其他地區的下跌幅度達到21%,同店銷售額更是下跌26%。同病相憐的還有六福,截至3月31日,該季度整體同店銷售額下跌20%,其中港澳地區同店銷售額下跌22%。
2014年至2015年一季度的慘淡業績,也體現在了各公司的股價中,這使得這些公司的股價顯得“便宜”起來。
截至上周五收盤,最典型的本地零售股,昔日的基金愛股——莎莎國際的股價較2014年年初下跌了56.6%,市盈率12.3倍。卓悅控股股價也下跌了58.6%,跌幅接近六成,市盈率10.6倍。
珠寶行業龍頭的情況也不樂觀。周大福是世界最大的珠寶零售商,迄今為止在香港和澳門近六成的銷售額都依賴內地顧客,2014年初至今股價已經下跌了18.7%,市盈率為14.5倍。同期六福(00590,HK)的股價也下跌了17.6%,市盈率僅8.4倍;周生生下跌19.19%,市盈率11.17倍。而從2014年初至今,恒生指數的漲幅為20.7%,本地零售股遠遠跑輸大市。
清明節之后,港股市場迎來爆發,4月的19個交易日內,恒生指數漲幅達12.98%,而莎莎國際今年4月的漲幅為4.22%,卓越控股的漲幅為9.38%,周生生漲幅為6.31%,均未跑贏大市。而周大福和六福走勢與恒生指數基本同步。
那么,股價已經下跌至此,且遠遠跑輸大盤,是否說明行業的慘狀已經在股價中充分體現?這樣的“滯漲股”中,是否有金礦可挖?要知道,十倍左右的市盈率,即使在港股市場也不算高。
五一節內地赴港客流減半
多家機構也對零售股表示看淡。瑞士信貸發布報告稱,因內地游客消費減少,將2015香港經濟增長預期從2.4%下調至1.6%,并將專注在港業務的企業股票評為“減持”。比如國泰君安國際便將周生生的評級下調為“減持”,目標價14.5港元,而其前一日收盤價為17.86港元,按此計算,下跌空間近20%。
而對于內地擬調整消費品進口關稅、消費稅,野村發表報告指出,新稅負一旦生效,會削弱香港消費品的價格優勢,令到本地零售業受到影響,受影響名單包括化妝品股莎莎、卓悅;服飾股佐丹奴(00709,HK)、包浩斯(00483,HK);手表及珠寶商周大福、六福、周生生等。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稱,雖然部分零售股現價低,但仍未到吸納的時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