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6 01:17:53
總理要求降低上網費,成為這幾天熱議的話題。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程程 孫衛濤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程程 孫衛濤 發自北京
總理要求降低上網費,成為這幾天熱議的話題。
“現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問‘有沒有WiFi’,就是因為我們的流量費太高了!”4月14日舉行的一季度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敦促提網速、降網費,建議企業“薄利多銷”。
此前,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并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而支持“互聯網+”行動的關鍵性基礎就是寬帶網絡建設。有業內人士認為,流量費太高,將不利于我國的“互聯網+”計劃實施。
來自互聯網企業的代表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磊在上述會議上也表示,現在流量費很貴,1G流量就要70元,這可能會成為一個障礙。
昨日(4月15日)記者采訪三大運營商時,他們尚未對此作出明確表態。
上海市政府公眾信息網管理中心主任孫松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應用需求如雨后春筍,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在體制和機制上花功夫,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部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標準,形成政府、企業與社會多層級、多能級的改革機制。”
“互聯網+”的基礎短板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15日在介紹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也表示,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是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來源。
“互聯網+”計劃的“星火”已在全國蔓延。
上海正在借助互聯網打造智慧城市。4月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與騰訊公司簽署協議,旨在推動上海“互聯網+”產業發展;重慶市設立了全國首家提供智能化體驗和服務的互聯網信息化銀行;天津市借助互聯網推進智能交通建設;福建省布局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提出到2018年,全省城市和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分別達80M和10M,城市光纖到戶覆蓋率達90%的目標。
“互聯網+”計劃熱火朝天的背后,是我國信息基礎設施滯后的短板。
李克強說:“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評估,我們在世界范圍內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帶寬,這方面我們的潛力很大,空間也很大。”
資深電信行業分析師曾韜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實際上“互聯網+”的基礎就是通訊網絡建設。
孫松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我國信息基礎設施落后主要體現在“一是規劃不前,基站不均,寬帶不寬。比如建設與實際不符合,達不到設計運行水平,并發數一大就‘寬’不起來。還有就是同能級水平重復建設嚴重;二是管線融合差,智能安全低,硬軟支撐難;三是政策滯后,標準不一。比如資費、牌照等問題。”“這些問題肯定會給我國‘互聯網+’發展帶來難度。”孫松濤說。
目前三大運營商的資費到底如何?4月15日,記者查詢三大運營商資費情況,以北京地區消費者訂購流量包為例,中國移動1G流量包需要50元;中國電信50元可以購買800M,100元可以購買2G,200元5G,折算下來1G流量需要40元;而中國聯通價格相對比較高,1G季度流量包原價100元,但是打8折出售即80元。
中國移動有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稱,近兩年中國移動多次調整了通信資費,去年6月1日以后,中國移動又公布了新的4G業務資費,將以前的70元1G流量調整到了70元2G,同時也將4G業務入門套餐的最低檔位也從88元降低到了58元。
據記者了解,去年中國移動調整資費的同時,另外兩家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分別作了資費調整。
資費下調的運營尷尬
多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電信資費降低肯定是一個趨勢,目前資費仍然有下調的空間。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獲得FDD牌照,開始在全國提供全面的4G業務,以及接下來還有一大批虛擬運營商企業因為與基礎運營商獲得了4G的轉售業務,競爭態勢開始在今年上半年進一步加劇,因此通信資費有很大可能會進一步降低,下降幅度達到50%以上。
不過電信業資費的下降,運營商也需要掌握一個平衡。記者從三大運營商近兩年的財報看出,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傳統兩大業務語音和短信業務已經出現了下滑,這導致運營商的收入和盈利在不斷下降。而作為新型業務的流量業務,雖然增速較快,但是難以彌補語音和短信業務帶來的下滑。這也是目前國內外運營商企業都面臨的一個難題——流量增量不增收。
因此,運營商對降低資費需要進行平衡,既要保證流量資費降低,又要保證快速降低之后導致企業營收大幅下滑。尤其是在4G網絡發展初期,三大運營商還需要每年投入巨大的資金進行網絡建設和維護,以及未來5G技術的研發儲備。
運營商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平衡營收和利潤只是運營商考慮的其中一個因素,其他還有諸如新增用戶增長情況、競爭對手情況和主管部門的要求等因素,都會決定資費調整情況。
付亮表示,隨著用戶使用流量增加,實際資費仍有快速下降空間,而推進4G和光纖建設,有利于進一步降低資費。
不過,上述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寬帶中國戰略要想加快實施,仍然面臨著資金缺口和物業難以協調兩大困難,需要政府各個門之間配合協調。
(實習生馮彪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