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4-15 00:25:46
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程虹認為,宏觀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微觀產品質量基礎之上,而微觀產品質量要提升就必須對質量治理的制度進行改革。
每經編輯 王辛夷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北京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5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這份計劃將加強質量、標準、品牌建設作為2015年工作重點,細化制定了4方面18條共102項具體任務,明確了職責分工,由發改委、質檢總局等27個部門聯合構建放、管、治的質量工作管理格局。
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程虹認為,宏觀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微觀產品質量基礎之上,而微觀產品質量要提升就必須對質量治理的制度進行改革。
簡政放權促質量提升
“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要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論述“保持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時明確,要增加研發投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強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促進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梅克保撰文表示,在新常態下,必須牢牢抓住質量提升這個根本,正確處理速度與質量的關系,以質量提升“對沖”速度放緩,把經濟發展推向質量效益時代。
程虹認為,城市要繼續發展,要找到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就得把立足點放到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上,也就是要把一二三產業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搞上去。“將質量搞上去了,結構才能優化,消費需求才能拉動,社會福利才能改善,GDP才能持續增長。”
如何實現以質量提升“對沖”速度放緩?
程虹介紹,一方面,過多和過于繁瑣的質量管制,導致企業疲于應付,僅僅是為了通過或達到政府的質量管理要求,就已經消耗了企業大量的投入,尤其是對眾多的中小型企業而言,就更沒有精力去追求更高的質量;另一方面,政府過度的質量審批和管理,導致企業利用政府的審批和認可,來作為自身質量水平的信號,而不去追求更高的、更有個性化的質量能力。
“我們大量的事前許可,既阻礙市場的充分競爭,又容易導致尋租。”程虹認為,我們的政府不是質量的保姆,它是質量的監管者,應該轉向事中和事后監管。
《行動計劃》確定,將進一步減少和下放質量安全準入類行政審批事項。研究建立質量安全監管權力清單、責任清單。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就在《行動計劃》公布的前一天,質檢總局對2件認證認可部門的規章予以廢止,對1件部門規章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
8部委聯手打造“中國品牌”
買家電要大品牌才可靠,買汽車要大品牌才安全,買家具要大品牌才耐用……如今的國際市場已經從“商品消費”進入了“品牌消費”階段,大品牌對于消費者行為的影響深刻而長遠。
正因為此,提升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競爭必須爭奪的制高點,品牌建設也是《行動計劃》確定的2015年工作重點。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一個由中國牽頭制定的品牌價值國際標準正在醞釀。
2013年數據顯示,在2.6萬多項國際標準中,由中國主導制定的僅占0.5%。
梅克保認為,標準已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構成要素,近年來,我國標準發展很快,但一些領域仍存在標準缺失老化、水平不高、實用性不強等問題,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明確,2015年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制定品牌價值國際標準,推動建立國際互認的品牌評價體系。這項工作將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8個部委聯合負責。
此外,《行動計劃》將進一步推進農業、制造業、服務業企業品牌培育能力建設,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制定并推廣品牌培育評價準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