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4 00:50:3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徐杰 浙江義烏攝影報道
◎每經記者 徐杰 浙江義烏攝影報道
小張今年19歲,現正在義烏工商學院讀大一。和他的校友們一樣,小張早早就投身于互聯網創業大潮,他從事的是電商網頁設計,他所在的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青巖劉村全村各類電商店鋪多達2800余家。
青巖劉村原本只是義烏近郊的一個普通小鄉村,隨著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該村成為全國著名的淘寶村。2014年11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浙江考察時到訪了青巖劉村,稱贊其不愧為“中國網店第一村”。
金華市市委書記徐加愛指出,青巖劉村的成功得益于舊村改造帶來的大量房屋場地、豐富的貨源優勢,以及濃厚的大學生電商創業氛圍。
青巖劉村不僅產生了眾多電商創業的造富神話,也構建了當地商貿業的“互聯網+”雛形。不過如今,面對全國越來越多的淘寶村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加上杭州跨境電商試驗區的競爭,青巖劉村如何保住“中國網店第一村”的地位?
淘寶村先天條件優越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青巖劉村發現,這里車輛進進出出川流不息,各類網店分布于各間民房內。
數據顯示,青巖劉村的網商數量從2008年的100多家,發展到了2013年達到2000多家。網商營業額從2009年的8億多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超過20億元,2014年達到35億元。
徐加愛將青巖劉村的成功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得益于此前舊村改造帶來的大量房屋場地,以供電商創業辦公;二是義烏小商品城帶來的貨源優勢。
青巖劉村臨近義烏日用百貨批發市場,距離貨運市場也僅一路之隔,眾多電商看到了這里貨運便利的區位優勢。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日用消費品貿易市場,而日用消費品正是電子商務最適銷對路的商品。
此外,徐加愛認為,義烏工商學院形成的濃厚的大學生電商創業氛圍,也為青巖劉村帶來了電商集聚效應。
青巖劉村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該村在冊人口1723人,有各類電商網店2800余家,電商從業人員1.5萬人,平均年齡25歲。在義烏工商學院帶動下,先后有來自全國的8000多名大學生來此創業,這里聚集了8家年銷售額近億元的網貨供應商、義烏電子商務TOP30人、近60家金冠店鋪。
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鄭勇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青巖劉村有其成為淘寶村的合理性,是自發形成的。相比義烏城區,這里的房租、物流、倉儲等成本更低,更適合電商創業。
“互聯網+”雛形初現
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13.4萬億元,同比增長28.8%,網絡零售總額接近2.8萬億元,同比增長49.7%。而青巖劉村所在的義烏市,同期電子商務成交總額達1153億元,同比增長35%,網絡零售總額達575億,同比增長51%。
對青巖劉村而言,除了網絡交易額不斷增長,其經營品類亦在發生變化。如今,這里的網商經營的行業早已超出了日用百貨這一優勢行業,玩具、十字繡、假發、五金工具等都成為新的交易熱品。與此同時,網商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由過去單一的零售網商,發展出了專門為網商供貨的混批網商。
電子商務業態的逐漸成熟,也帶動了更多配套行業的發展,如紙箱銷售、快遞袋、網頁制作、網店裝修、電商技術培訓,以及零售、餐飲等,共同促進當地的村域經濟發展,構建了當地商貿業的“互聯網+”雛形。
對于金華市如何培育電商行業,徐加愛總結了兩點:一是發揮政府的引導責任,重視并積極引導電子商務發展;二是加強政府的監管責任,強化對電商產品質量、交易等環節的監管。
青巖劉村有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村目前正在推行電商創業實驗室行動,為創業大學生免費提供場地,開展電商培訓,以突破電商人才瓶頸、完善電商產業鏈,同時實現模式輸出效應。
隨著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概念成為當前的熱點。在此背景下,青巖劉村吸引了包括山東淄博、江西上饒等地方政府組團前來“取經”。
據《義烏商報》報道,3月31日,由青巖劉村與義烏工商學院聯手打造的“網店第一村”電商創業實驗室正式啟動。這是全國首個電商創業實驗室,覆蓋淘寶、天貓、阿里巴巴、京東、移動電商、跨境物流、影像展示、文案創意、電商產業、視覺設計等15個電商創業領域。
跨境電商戰略遇挑戰
阿里巴巴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顯示,從2009年開始,短短5年時間,淘寶村經歷了萌芽、生長、大規模復制等幾個階段。2014年,淘寶村迎來了空前快速發展期,基于各地申報、媒體報道、實地調研、數據分析等信息,阿里研究院在全國共發現211個淘寶村,遍布福建、廣東、河北等10個省市,其中浙江以62個居首。
阿里巴巴研究院預測,在自然復制和政府推動的雙重促進下,未來5~10年,淘寶村的數量還將快速增長,并最終實現常態化。
在此背景下,作為典型的原生態淘寶村,青巖劉村如何保持其先發優勢?
鄭勇軍認為,青巖劉村的模式契合當前電子商務低層次的貿易方式,短期來看仍然具有生命力,但長期而言,未來的電子商務需要現代化、規模化的倉儲物流,以及相關金融配套,這是青巖劉村目前所欠缺的。
義烏市委書記李一飛在2015中國(義烏)世界電子商務大會開幕式致辭中提出,要把義烏打造成為全球網貨營銷中心、全國網商集聚中心和跨境電子商務高地,“我們在全力構建傳統市場和電子商務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發展的新模式,走一條線上線下互動的新的發展路子。”
跨境電商正成為青巖劉村努力的方向。上述青巖劉村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去年以來,該村開始發展跨境電商,包括亞馬遜專區的O2O模式和開展批發業務的誠商會跨境B2B模式。
不過,今年3月12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旨在打造跨境電商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鏈。這是否會對140公里之外的義烏的跨境電商戰略造成“虹吸效應”?
鄭勇軍認為,杭州跨境電商試驗區的設立對義烏跨境電商的影響有限。第一,義烏具備貨源優勢;第二,隨著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推進,義烏在國際貿易環境、制度框架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第三,義烏70%以上的供貨商是以經營外貿為主,具有外貿基礎。
目前,每天從義烏發往世界各地的跨境電子商務快遞流量超過40萬件,這一數據僅次于深圳、廣州、上海,居全國第四。此外,義烏的外貿網商密度居全國第二,僅次于深圳,內貿網商密度全國第一,義烏已經匯聚了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24萬家網商。
值得注意的是,商務部電子商務司副司長聶林海在2015中國(義烏)世界電商大會上表示,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暴露了一些問題和矛盾,包括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支撐保障體系還不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此外,現行政策的完整性、有效性在跨境電子商務條件下受到沖擊,監管模式、政策亟待創新完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