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4-01 08:56:22
隨著“互聯網+”概念也被市場熱捧后,與之相關的健康大數據上市公司也被資金所追蹤,榮之聯其中的一員。如今,隨著成榮之聯去年年報的發布,這家處于“新風口”上的企業受關注。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董同艦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董同艦 發自北京
隨著“互聯網+”概念也被市場熱捧后,與之相關的健康大數據上市公司也被資金所追蹤,榮之聯其中的一員。如今,隨著成榮之聯去年年報的發布,這家處于“新風口”上的企業受關注。
昨日,榮之聯(002642,收盤價57.32)發布的2014年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49773.2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5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567.5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3.94%。
記者翻閱榮之聯2014年年報發現,積極開發大數據、云計算相關的核心技術是其發展重點,此外,還在生物、車聯網、電信等進行了產業布局,并將公司的業務范圍從企業數據中心相關的服務延伸到了電子商務、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興領域。
根據榮之聯2014年年報顯示,榮之聯去年全年毛利率56.36%,同比增長4.52%。顯然,在榮之聯眾多信息技術的投資布局上,生物云平臺是成為其一大亮點。
去年2月,榮之聯還進行了一項資金總額不超過100038萬元的非公開股票發行。公開信息顯示,從這筆募得資金中,榮之聯計劃用于支持分子醫療的生物云計算項目的投資將達到51412萬元。目前,這一項目仍在等待證監會的審批。
榮之聯在此前發布的募集資金使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指出,分子醫療生物云計算項目的目標是建設一個面向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疾控中心、體檢中心、生物基因測序公司等機構以及個人用戶的基于云計算架構的生物信息數據分析和存儲平臺。按照公司分析的說法,這一支持分子醫療的生物云計算系統,主要為醫療、健康、科研等領域提供實時的IT 支持,滿足生物信息分析對數據處理速度以及海量數據計算和存儲的巨大需求。
但在諸多行業分析人士看來,這一巨大藍海也面臨風險。
國聯證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平臺前幾年建設已經很多了,年增速差不多50%。最近雖然發展穩定,但由于很多數據平臺還沒有大范圍轉化為實際應用,這類平臺增速已經有所放緩,部分上市公司相應業績增速也有所下滑。”
榮之聯此前也曾表示,隨著行業客戶業務的發展變化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出現,“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對于公司本身的發展模式以及經營決策提出了一定程度的挑戰,如果公司不能準確把握行業的動態和發展趨勢,并根據技術的發展和客戶的需求來適時調整自身的經營模式,就會很有可能面臨更大的市場競爭風險。”
對于其在生物醫療布局的戰略及可能存在的投資風險,記者就此聯系了榮之聯,但截至記者發稿并未收到對方回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