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6 00:36:39
每經編輯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
◎向小田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經預料到會遭遇如此這般的評論:“踏空了吧”,“等著被打臉吧”等等。但本篇文章并不是要成為一篇看空檄文。
A股今年迄今為止的表現令許多人感覺亢奮,上證指數年初到3月24日上漲了14.12%,中小板指數上漲42.20%,創業板則為60.21%。這一數據秒殺全球同行——道瓊斯漲幅為1.64%,納斯達克為5.8%,日經指數為12.97%,富時100指數為7.25%。
指數的上漲已經讓許多人一夜之間變成股神,財富效應也使得新入市者如決堤般涌進。根據中登公司最新披露數據,A股周新增開戶數環比陡增60%,已創8年新高,同時參與交易的A股賬戶數環比增30%,創有記錄以來的新高。
這個數據讓人想起2007年夏天,當時筆者在一家離岸對沖基金做分析師,面對著已經沖上云霄的股價,感覺到用任何分析框架和邏輯都無法解釋A股日復一日的上漲。2007年1月到10月中,即使是出現了兩次全球市場的拋售,A股依然翻了一倍——投資者夢想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后中國資本市場的光輝前景,以至于完全忘記了市場本身的風險。
筆者的導師——一位老經驗的基金經理——給筆者交代的任務只剩下一條:關注A股開戶數的增長。最終這家基金在5000多點全部賣出,并反手做空,大賺一把。
我不能說該基金的投資決策和A股開戶數數據有著必然的聯系,但就現在的A股而言,一切可以被稱之為“泡沫”的現象都似乎開始重演——瘋狂的股民、絕跡的低價股、開始宕機的券商交易系統、高達100倍市凈率的明星公司,大量的股東/產業資本減持等等。
如果說這個時候應該做些什么的話,我想就算是不看空,也應該做好隨時跑路的準備。
那么,現在你可以問問自己,萬一再發生一次像去年滬深300指數和股指期貨跌停的情況,你有備選的方案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嗎?
我想大部分投資者的回答是沒有,因為他們正在“裸奔”——在指數上漲的途中一路加倉。如果沒有安全措施的話,在市場獲利回吐(保守估計)之時,散戶投資者很可能處于滿倉甚至加杠桿的狀態。沒有安全帶,急速飛奔在高速公路上,你說沒有危險,我不相信。
接下來應該怎么做呢?筆者認為,從目前的股市情況來看,風險肯定是在增加的。主板和創業板的風險至少已經超過了去年下半年和前年。
在此情況下,加了杠桿的投資者,有必要審視一下杠桿的存在是否會讓你暴露在某種不可控的風險之下;倉位較重的投資者,要想一想回調發生時該如何保住自己的盈利。
每當牛市發生后,總會有許多解釋牛市的理論;而每當泡沫破滅時,才會出現解釋泡沫的邏輯。宏觀經濟和企業自身不會因為投資者樂觀的情緒就出現大幅變化,他們總是需要一些時間。從長期的歷史來看,就算是經濟進入了“新常態”,股票市場也從未因為“新常態”而變得不一樣起來。
巴菲特曾說過,“股票市場總是在極度的喜悅與失望中徘徊”。股票市場永遠是周期性的來回,漲多了跌,跌多了漲。即便是沒有任何的利空消息,投資者獲利兌現離場也能造成不小的市場震動——就是在這些震動中,沒有系好安全帶的人們,會失去積攢了許久的財富。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