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互聯網征信機構積極對接金融業務

證券時報 2015-02-09 10:12:01

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補充,有互聯網背景的個人征信機構有望覆蓋到央行征信數據覆蓋不到的人群。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阿里巴巴旗下芝麻信用以及騰訊旗下征信機構正積極對接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業務。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證券時報記者 蔡愷

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補充,有互聯網背景的個人征信機構有望覆蓋到央行征信數據覆蓋不到的人群。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阿里巴巴旗下芝麻信用以及騰訊旗下征信機構正積極對接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業務。

芝麻信用商務拓展負責人鄧一鳴表示,監管機構設立第三方個人征信機構的初衷,就在于讓更多有信用的、不能從銀行貸款的個人獲得金融服務,因此,互聯網背景的征信機構是傳統征信機構的補充,進而實現錯位競爭。

雖然芝麻信用定位于生活服務類的征信信息提供商,但也會服務于金融機構。

據介紹,網貸(P2P)平臺手機貸已與芝麻信用進行了對接,通過“芝麻分”衡量用戶信用并進行放貸。一些銀行也在和芝麻信用洽談合作,合作模式包括快速授信、在線發卡等。

鄧一鳴說,芝麻信用在金融系統里的作用類似于信用卡發卡的違約概率模型,幫銀行做決策,而貸款額度、利率等則由銀行根據自己的標準決定,因此,依據同一個“芝麻分”,在不同銀行的貸款條件和結果都會不一樣。

騰訊征信負責人也曾表示,除了幫用戶建立個人信用,騰訊征信也將為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提供有意義參考,同時,目前已有多家P2P、銀行和保險公司等表達了強烈意向,希望接入騰訊的個人征信服務。

據介紹,社交數據豐富是騰訊征信的一大特點。騰訊的互聯網大數據征信主要運用社交網絡上海量信息,比如在線、財產、消費、社交等情況,建立基于互聯網信息的征信報告。經過初步驗證,社交數據可以明顯提升個人征信的準確性。

國信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李世新指出,個人征信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新動力:一是支付虛擬信用化,電商或者支付機構可推廣信用支付等業務;二是P2P健康規范化,個人征信可以通過信息共享,大大提升用戶的違約成本;三是互聯網金融機構也可以面向個人提供信用服務。

責編 葉峰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天天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 亚洲区少妇熟女专区 | 香蕉久久精品精品 | 日本色道亚洲精品 | 五月婷日韩中文字幕中文字幕 |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