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4 00:56:13
過去的一周,受續查“兩融”與控制傘形融資的影響,A股指數逐步下跌,滬市主板跌幅超過深市,而中小板指、創業板指分別下跌0.2%和1%。美國四季度GDP增速未達預期,歐洲通縮加劇,標普500指下跌2.8%。港股受A股與美股下行的壓制,全周下跌約1.4%。
A股市場風格切換上,繼續偏重小盤股,估值繼續偏高。消費與成長股表現較好,周期次之,金融跌幅較大。主題方面活躍的包括智能電視、互聯網金融、體育、大數據和芯片國產化。而債市收益率以上行為主。
展望未來,經濟平穩開局落空,羸弱程度超預期。PMI自2012年9月以來首次跌破50的榮枯線,也是連續四個月下滑。其他分項指標,購進價格和原材料庫存指數持續向下,產成品庫存升至高位,物價通縮風險很大。
流動性方面,受到節前季節性緊張,及IPO放量的影響,預計貨幣市場利率很難明顯下行。貨幣信貸“脫實就虛”的貨幣寬松隱憂,及在美元持續走強的掣肘,導致降準降息節前概率偏小,政策仍是定向策略。
前12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降至3.3%,低于前11月,同時也大幅低于2013年。預計非金融上市公司整體盈利增速2014年全年落在3%~4%之間。而從工業企業效益數據看,成本下降在中游制造行業有所反映,且偏向下游,其銷售利潤率在12月的環比改善幅度越大。
同時,工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降至近年來的新低,去杠桿程度明顯,集中于中游及制造行業。創業板Q4盈利有望大增,按業績預告中位數統計,Q4當季增速有可能突破50%。同時,對于2015年創業板的盈利預期,市場在過去一周也有明顯上調。
此外,短期風險還包括民生銀行事件的不確定性,以及 “一帶一路”并不如預期順利,引發高鐵,基建受到影響。雖然新開戶與新投資者入市節奏依然較快,融資余額恢復增長,但持倉賬戶卻有回落,期指多方也止損減倉。滬港通方面,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偏好仍相對維持??傮w看,市場情緒偏謹慎,場內投資者有落袋為安的跡象。
因此,我們初步判斷自12月以來快節奏的行業輪動可能暫告一段落,市場格局可能“由面及點”,轉向類似于2014年年中以前的 “以點為主,創新與轉型驅動”特征。 (魏鳳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