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5-01-21 08:59:37
昨日,證券時報記者從部分銀行人士處獲悉,在央行發文調整存貸款統計口徑之后,銀監會方面關于貸存比計算的具體公式目前仍未明確。
證券時報記者羅克關
昨日,證券時報記者從部分銀行人士處獲悉,在央行發文調整存貸款統計口徑之后,銀監會方面關于貸存比計算的具體公式目前仍未明確。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已經被央行列入一般性存款和貸款的非銀機構存貸款,今年不會被納入貸存比的計算之中。
“這是其中的一種說法,主要是目前市場并不缺錢。非銀同業存款和貸款如果納入貸存比,對釋放貸款空間會有幫助。我們也在等監管文件,最終怎么定還不知道。”一位不愿具名的某股份行總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兩家銀行計財部門負責人向記者確認了上述消息。
一家上市城商行財務總監表示,目前央行正在按新的口徑統計一般性存款和貸款數據,但銀監會方面對存貸比具體怎么計算還沒有文件。另一家股份行計財部總經理對記者表示,他們也關注到這一傳聞。“目前還沒有文件,我們也在等監管的口徑。”該人士對記者稱。
受訪業內人士稱,非銀同業存貸不列入貸存比的可能性確實存在。主要原因是,貸存比對銀行信貸額度的約束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這么大。一家股份行公司金融總部負責人對記者明確表示,貸存比只是約束信貸額度的條件之一,而且也不是最嚴格的約束條件,對銀行貸款規模最直接的限制是合意貸款規模。
“現在約束力較大的是央行的合意貸款規模,貸款規模按月下發,如果超出就會被窗口指導。貸存比對信貸空間的制約并不直接,因為大部分的銀行貸存比離75%的紅線還是有距離的。”該人士對記者稱。他認為,貸存比計算口徑微調與否,與實際的增量額度應該關系不大。
不過受訪銀行人士均表示,由于目前銀行賬上非銀機構的存款規模遠大于銀行向非銀同業發放的貸款規模,因此這部分計入貸存比對放大貸款空間會有幫助。“之前有的統計可能把銀行同業之間的存貸款算了進去,認為對貸存比影響不大。實際上整個非銀的存貸規模差得還是比較大,對釋放貸存比空間有幫助。”前述不愿具名的某股份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稱。
正因為此,此前市場對央行一般性存款和貸款統計口徑的調整寄予厚望,并認為這將直接推高銀行的信貸供給。而且一方面,由于央行已經確定新計入一般性存款的非銀機構存款不必繳納準備金,令市場不再擔心流動性收緊;另一方面,如果非銀機構存貸款能夠進入銀行的貸存比核算并降低行業整體的貸存比水平,那商業銀行的存款壓力將有望得到緩解。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