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3 01:32:4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昨日(1月12日),國內傳統OTC(非處方藥)巨頭仁和藥業(000650,SZ)宣布,聯合200多家藥企打造“和力物聯網”B2B平臺,同時下月將推出聯合連鎖醫藥和互聯網企業的“叮當送藥”O2O業務。
仁和集團董事長楊文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希望通過與醫藥企業、連鎖藥店、醫療機構和醫療信息企業的整合打造大健康產業鏈平臺。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作為傳統制藥企業,仁和藥業此舉也是積極擁抱醫藥電商政策利好的表現,但也面臨著人才、企業接受程度等方面的挑戰。
計劃聯盟平臺單獨上市
根據仁和藥業方面的信息,公司希望打造全國原材料、輔料、包材及藥品供應商B2B平臺。通過“和力物聯網”平臺,引入大數據分析及共享,幾年內逐步實現采購金額300億元的規模。
“目前公司已經集結了200多家企業,希望2、3年發展到1000家。”楊文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這種模式,公司希望能夠實現藥企聯合采購,從而降低企業的成本,并提高企業的整體質量管理水平。”
楊文龍表示,公司還希望打造終端聯盟、醫療聯盟、信息聯盟,將連鎖藥店、國內外醫療機構、健康類互聯網企業聯合起來,通過大數據將相關資源實現對接。根據計劃,“和力物聯網”將在2020年單獨上市,希望能夠打造百億市值。
記者了解到,下月初,仁和藥業還將上線“叮當送藥”O2O產品,主要與連鎖藥店和醫藥互聯網企業合作。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公司也在和阿里健康等互聯網企業聯絡,希望之后能達成合作。
“對于仁和來講,做這個事情比較有優勢,一方面仁和有很大的銷售隊伍,在全國很多藥廠有產品合作,也有很多OEM工廠銷售代理,并且主業是OTC,和各大連鎖藥店有直接的合作。”一位長期關注仁和藥業的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公司之前的銷售代理模式將變成戰略合作關系。”
聯盟對中小企業更有利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武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產業鏈聯盟平臺的模式是借鑒了美國的模式,國內企業比如人福醫藥(600079,SH)也有類似的聯盟,但相對較小。
“美國醫藥流通企業的轉型基本就是這種模式,能夠有效為供應商提供資源。”武濱說,“我國中小型企業比較多,比如5000萬元銷售規模的企業,在原材料、包材等方面議價能力比較弱,沒有價格優勢,通過這樣的聯盟就比較容易實現,因此產業鏈聯盟對中小企業更有利。”
目前,業內更關注網售處方藥業務。路透社報道稱,網售處方藥政策最早將在本月底推出,屆時將開放超過10000億元的市場。以非處方藥為主業的仁和藥業是否會參與進來?
對此,楊文龍告訴記者,公司也在關注相關政策,“我們會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政策來做,將配合相關資源,國家放開的話就更有條件了。”
從2012年起,仁和藥業通過收購也開始涉足處方藥業務,實行與OTC業務并舉的“兩條腿走路”。
“醫療行業是受互聯網沖擊比較晚的行業,消費者對醫療行業更注重服務,并且互聯網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武濱表示,醫藥電商模式是不錯,但要做好也不容易。
“一方面,企業可能對商業機密比較擔憂,這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武濱說,人才對于傳統企業也是一個挑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