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銀行

每經網首頁 > 銀行 > 正文

本輪上漲行情 上市銀行股東僅現4例減持

證券時報 2015-01-08 09:28:40

與券商股東的頻頻減持不同,去年11月份以來,上市銀行主要股東僅出現4例減持行為。

證券時報記者梅菀

與券商股東的頻頻減持不同,去年11月份以來,上市銀行主要股東僅出現4例減持行為。

上周日晚間,港交所披露信息顯示,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于去年12月26日減持1.854億股民生銀行A股,套現20億元。此外,交通銀行和寧波銀行近期也遭股東減持。美達股份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于近日出售交行309萬余股,投資收益約1754萬元;寧波富邦于1月1日公告稱,已出售所持交行股權200萬股,投資收益約1000萬元;杉杉股份則于去年12月31日減持寧波銀行550余萬股,投資收益約8043萬元。

多位業內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相對券商股,銀行股估值目前尚低,且銀行股的主要股東多為國資、央企以及外資等戰略投資者,減持賺取價差意愿不強。形成對比的是,去年11月以來減持上市券商股權的股東卻不在少數。

從市盈率(PE)及市凈率(PB)來看,目前券商股PE集中在40倍~70倍之間,其中太平洋和光大證券的PE值最高,超過140倍;PB集中在4~7倍區間。與之相比,銀行股估值尚低,16家上市銀行PE估值全部在10倍以下,興業銀行最低為6.72倍,最高的平安銀行為9.38倍。最新PB均值在1.3倍左右。

東北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唐亞韞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券商與銀行的行業背景大不相同,券商在加杠桿,銀行則在去杠桿,市場對券商2015年業績預期中過分強調了股市交易量及創新業務對業績的貢獻,但這些因素的不確定性都非常大。

一家上市城商行財務總監則認為,除了市場因素,16家上市銀行股東結構也決定了減持意愿不高。

16家上市銀行中,由匯金高比例控股五大行以及光大銀行,而中信集團控股中信銀行、中國平安控股平安銀行的比例都超過50%,其他幾家銀行除了國資或者央企控股之外,大部分都有外資銀行充當戰略投資者并高比例持股。

“從基本面來看,銀行業面臨息差收窄、業績下滑等不確定因素,但目前銀行股估值尚在可接受范圍內。”唐亞韞說。

責編 葉峰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 日韩欧美国产专区v | 日本精品第一视频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电影不卡电影 | 视频列表中文字幕欧美国产 | 在线不卡高速播放AV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