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6 01:22:0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娜 孟慶建發自北京、深圳
每經記者 趙娜 孟慶建發自北京、深圳
經過2012年的蟄伏、2013年的爆發和2014年的發酵,互聯網教育產業已經粗具雛形,成為互聯網創業“下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近期,好未來以1500萬美元領投果殼網;2014年7月,新東方與騰訊聯手成立在線教育公司;2014年2月,YY(歡聚時代)發布教育品牌100教育,并稱將投入10億元布局做教育。
市場研究機構艾瑞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的增長率將保持在20%上下,2015年有望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191.7億元。
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瓊認為,未來在線教育產業在平臺和內容領域將分別形成寡頭競爭,垂直細分類目則會“百花齊放”。
市場萌動期現混戰
滬江網從最初的外語BBS逐漸形成了從門戶、電商到網校業務的矩陣;網易一方面以工具型產品有道詞典“霸占”用戶時間,另一端以云課堂等課程類產品提升內容競爭力。眼下,以發展平臺為戰略成了二者的共性,顯示了國內在線教育市場的機遇,但因中途變現速度慢而失敗的企業例子也不少。這當中的警示是:即便擁有付費用戶也必須認清,在線教育消費屬于購買虛擬產品和服務,體驗周期和重復付費周期均較長。
王瓊表示,綜合而言,很多創業者都意識到在線教育是趨勢之一,卻未認清形勢就盲目進場,“產品本身沒有做到創新和差異化”。
易觀智庫在近日發布報告稱,目前國內在線教育市場多種盈利模式探索并行。王瓊點出,與國外市場相比,國內用戶對在線教育的付費意愿仍偏弱。整體而言,國內在線教育市場處于探索期和啟動初期,欠缺比較成熟的盈利模式,因預期前景巨大,競爭只會愈加激烈。
對于 “流量贏家”BAT、YY等對在線教育的介入,滬江網副總裁徐華稱,短期內主要是培育市場、教育用戶的作用較明顯。學堂在線總裁劉文博認為,BAT在網絡基礎架構、云計算、視頻分發、社交平臺的構建上都表現優異,其思維方式、對用戶的號召力以及變現能力已間接影響到了中國教育,但教育產業的特性是以內容為主且需人際互通,BAT能否完全進入“體制內”還不好說。
投資趨于冷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簡單梳理后發現,2014年,以寶寶樹、VIPABC、51Talk、一起作業網、極客學院等為代表的多個項目均獲得了不同額度的融資,其中數額較大的一筆投資是VIPABC獲得總金額達1億美元的B輪融資。
按照艾瑞咨詢預測,2014~2016年我國在線教育行業規模為998億、1191.7億和1437.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8.9%、19.4%和20.6%。另據統計,自2013年初以來,平均每天有2.6家在線教育公司誕生。不過,市場極度膨脹后總伴隨著泡沫,2014年下半年在線教育市場投資熱度出現明顯降溫,那好網、梯子網、勤學客、熱線英語等數十家機構在2014年關張。
艾瑞咨詢分析師劉冬梅表示,2014下半年,從投資筆數和數額上,在線教育投資都出現了明顯的降溫趨勢。教育本身是基礎產業,盈利周期很長,資本有快速變現需求,價格被炒高。
同時,也有跡象表明在線教育產業的投資潮經過“降溫”后,開始由盲目轉向相對清晰。好未來發布的《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圖譜(2014年秋)》顯示:2014年5月以來的投資金額為4.7億美元,從分布領域看,中小學、職業技能、成人外語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門。
雷雨資本創始人俞文輝認為,2015年在線教育仍會是資本關注熱點。新的創業項目仍在不斷涌現,眾籌平臺微投網數據,有超過20%的項目是在線教育項目。產業資本開始進場,在線教育概念在二級市場也是被熱炒的標的。“能夠承受較長資金回報期的產業基金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PE和VC逐漸在創始初期以及項目投資后期一頭一尾,在線教育項目和資本對接開始進入一種新的常態。”
投資熱點將發生轉移
俞文輝對記者表示,雷雨資本2014年連續領投了學習樹和星際酷寶兩家K12領域項目。
“教育(行業)的跨度很大,人群不同,教育的方式就不同,盈利模式甚至企業的運營方式都會不同。”王瓊對記者點出,留學教育、高等教育和興趣教育目前處于探索期,創業企業如能選擇好切入點,機會仍較多。學前教育、K12教育、外語教育和職業教育已處于啟動期,市場競爭變得激烈,同質化已較嚴重。綜合平臺對資金、資源整合能力等的要求較高,并不太適合新創業者。
徐華分析道,若按科目劃分,目前市場仍以應試教育類目為主,但資本注入和各產品形態的出現正加速市場推廣、不斷催生創新。未來兩個方向會是發展趨勢:一是教育屬性重的方向,一些專業科目品類上有可能出現領導性品牌;二是互聯網屬性重的方向,可能形成一家或多家教育用戶的入口級平臺,建立起各自的生態圈。
他補充說,從用戶屬性而言,首先,結合中國的就業環境,職業技能也有可能是爆發方向之一,但目前用戶相對低端,發展或會受限制;其次,長遠而言,興趣的驅動性一定是教育的第一大要素,早教模式因使用者和消費者割裂的問題會發展較慢。
而俞文輝表示,在線教育投資熱點將發生轉移,“語言培訓以及傳統模式的職業類教育會有退燒的過程,另辟蹊徑的項目開始被資金追逐。比如海外游學、小語種、中文學習、興趣類項目學習都有很大的機會。”
艾媒咨詢CEO張毅則提供了一項參考數據:全球在線教育產業鏈上,目前的市場份額中平臺商吃掉70%、技術提供商占到21%,內容方面僅占到市場份額的9%,稱在線教育將重新落地到內容競爭。
王瓊概括稱,未來在線教育產業可能會出現 “平臺寡頭競爭+內容寡頭競爭+垂直細分領域百花齊放”的局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