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5-01-05 09:24:39
上市公司們的公告也越來越“松弛”起來,不知是刻意為之還是疏忽大意,“賣萌”的味道越來越濃。
9、銀行證券分析師攀鋼釩鈦目標價位188元
事件回顧:除利用詩詞歌賦抒發情懷外,更多奇葩研報出現的錯誤就是數字出錯,銀河證券分析師王國平簽發的一篇《攀鋼釩鈦:股價被嚴重低估》的研報就是其中的典型。
王國平在研報中表示,如今股價僅在13元左右的攀鋼釩鈦股價可達到188元,或是受到這則研報的影響,攀鋼釩鈦的交易額和股價出現大幅波動。市場紛紛質疑“攀鋼釩鈦目標價位可達188元”的研報不靠譜,因為按照這個目標價,意味著攀鋼釩鈦的股價將漲近14倍,總市值將達到萬億元級別。
面對質疑,銀河證券發布致歉聲明,原委是分析師發表的研報出現了數據計算錯誤,導致結果相差巨大。銀河證券將目標價修正為56.12元,但仍堅持推薦攀鋼釩鈦的最終結論。然而諷刺的是,攀鋼釩鈦的股價現今已跌落到1.9元/股。
不僅銀河證券,高盛的研報也鬧過數據錯誤,導致興達國際股價呈現出過山車現場。
高盛證券曾發表報告,給予自己保薦在香港上市的興達國際“買入”投資評級,目標價為9.44港元,并預料未來三年業務量復合年增長率達47%,除了“唱好”興達國際之外,高盛更身體力行多次買入興達股份。
然而事后不到一周,高盛發報告表示,研究人員誤將興達不同業務的合并收入算錯,目標價相對由9.44港元降至7.83港元,評級也從“買入”改為“中性”,此事令市場嘩然,興達股價也隨之暴跌17%。
點評:面對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沒有人能夠確保永遠正確,研報作者難免出現一時的誤判。但如果說只是誤判還好,數字的錯誤,很可能導致的是誤導投資者,進而造成損失,那時,這個責任又該由誰來承擔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