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8 20:54:3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中國經濟新常態中,消費的作用正日益凸顯。2014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超過投資,成為拉動經濟的第一推動力。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自2006年以來首次超過投資,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趨勢,也是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的表現。
他表示:“前三季度我國網購規模達到8062億元,增長了44%,第三季度銀行卡的滲透率達到了46.3%,全國銀行卡的卡均消費金額增長了24.3%。”
中投顧問報告稱,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厲行節約”的示范作用,都促使居民消費更趨理性。消費增長更多通過居民消費的自然增長和收入水平提高帶來的消費升級等內生動力獲得支撐。這種消費行為,有利于促進企業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產品結構、實現轉型升級。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從9個方面闡述了新常態的變化,“三駕馬車”被率先提到。順序依次是消費、投資和出口,這與2014年前三季度三者對GDP的貢獻率排位恰好一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消費的描述頗有新意: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這顯然是對內需的再平衡。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部主任趙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投資增速要低于GDP增速,而消費則剛好相反,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消費的穩定作用特別明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0%,2014年上半年,這一貢獻率是54.4%。在初級消費基本滿足后,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在中國市場上激發出一波接一波新的消費熱潮,比如互聯網經濟帶來的信息消費。
11月11日,天貓成交額超570億元,創造了電商平臺的單日成交紀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重點推進六大領域消費,首先便是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消費,提升寬帶速度,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
11月初,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被李克強總理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企業上半年在農村的利潤增長比城市要好嗎?”
劉強東回答:“比城市高了3倍呢。我們在農村調研,發現只要在農村網購半年以上的人,家里50%以上的消費都是在網上,遠超城里人。”
李克強說,你不僅拓展市場,也是在推進公平啊,村里人也應該與城里人享受同樣的消費服務。
國務院推進消費的重點領域還集中于服務消費領域,分別為旅游休閑消費,教育文體消費和養老健康家政消費。
國開行研究院副院長黃劍輝告訴記者,勞動年齡人口出現絕對數量下降,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相應投資、消費比例關系與增長速度、發展模式均將呈現相應變化。國家促進養老、健康等服務消費,既符合當前發展階段要求,又有利于促進服務業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