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6 01:41:3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傳聞已久的快錢與萬達合作一事終于塵埃落定。
昨日(12月25日),一位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萬達集團與快錢公司將于今日(12月26日)上午正式宣布達成戰略投資合作意向,并公布有關合作細節。其中,萬達將獲得控股權,但快錢仍將繼續獨立運營。
該知情人士進一步透露,萬達與快錢將整合資源,共下互聯網金融大棋。此次合作,最大看點就是萬達的電子商務業務將與快錢產生強大協同效應,雙方業務將緊密合作,這可以加速實現O2O模式。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萬達投資快錢能彌補自身支付業務上的短板,或形成產融結合、融融結合、線上線下結合的完整金融產業鏈,未來有可能為其商業地產的輕資產模式開拓眾籌融資渠道。而借助萬達的資源,快錢可在依托原有行業基因的基礎上,滲透和服務更多的行業,成為一個綜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
此外,目前第三方支付持牌單位已增至269家,支付市場已處于相對飽和狀態,市場競爭激烈。所以,行業需要一些財力雄厚的大集團的資源來支撐。預計今后會有更多第三方支付公司被大集團戰略投資甚至收購的消息傳出。
今日公布合作細節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萬達集團已確認對快錢進行戰略投資,投資的具體細節以及雙方合作的其他內容,將于12月26日上午正式對外公布。不過,快錢將保持獨立運營,關國光將繼續擔任快錢公司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
對于投資金額和股權比例,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不會具體公布,只會公布戰略合作細節,包括O2O和互聯網金融兩方面的合作。
對此,萬達方面告訴記者,一切等在發布會上再說。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體驗式消費將是未來最大的應用和流量入口,萬達構建了以體驗式消費為主的復合型業態典型模式,且擁有全球最大的線下消費平臺。快錢將為萬達提供完整的線上、線下及移動支付體系,與萬達共同打造最佳的O2O實踐。
“互聯網金融與O2O是未來最重要的趨勢和機會,雙方合作是以互聯網金融為主。一方面,萬達四大核心業務具備典型的O2O場景,電子支付是O2O必經的最后環節;而萬達金融集團若以快錢為主要基礎來構造(O2O閉環),還能支持萬達電商的發展,實現融合的O2O閉環。另一方面,借助萬達的戰略投資,也將加速推進快錢支付疊加戰略的落地。”上述知情人士分析指出。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錢海利表示,萬達做O2O需要有自己的支付工具,而投資一個第三方支付機構比自己開發、審批更高效。萬達可借快錢布局其金融業務版圖,而快錢則可借萬達的商圈提高其移動支付市場占有率。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初,萬達就開始為未來的金融業務搭建團隊。3月,原建設銀行投資理財總監兼投資銀行部總經理王貴亞出任萬達高級副總裁,正式為萬達掌舵金融業務。萬達在其2014年上半年工作報告中也表示,計劃注冊成立萬達金融集團。
與之前的市場傳言相比,萬達并非直接收購快錢,而是選擇了戰略投資。
“需要說明的是,快錢是獨立運營,它還有自己的 ‘支付+疊加’戰略,即基于支付疊加的各種互聯網金融服務,雖然萬達有很好的線下場景,但這些服務不止服務于萬達,還更多地服務于其他線下產業。”另一位知情人士分析指出。
對此,錢海利表示,這可能是因為快錢自己有很多的市場布局,比如跨境支付之類的,而萬達目前只是需要一個支付接口,再加上才剛開始做金融,快錢的很多業務萬達暫時還不便參與,那還不如先戰略投資。
第三方支付需嫁接商業模式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第三方支付行業可謂是壓力與動力并存。一方面,針對收單、套碼等各種亂象,央行多次發文規范第三方支付。但另一方面,7月15日,央行新下發19張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持牌單位增至269家。
“重點城市的獲牌企業接近飽和,而地區性支付企業還有發展空間。”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年度監測報告》指出,“無論從監管機構再發牌態度,還是行業內的競爭格局來看,主要支付市場處于相對飽和的狀態,預計未來打破市場競爭格局的主要方式將是收購。未來支付行業的企業收購分為三個方向:1.無支付牌照的商務企業收購有支付牌照的企業,以完善自身商業生態;2.強強聯合,以求更豐富的業務范圍和市場份額;3.新進入者為了快速獲得支付牌照的收購。”
艾瑞咨詢分析師李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表示,央行監管趨嚴使第三方支付部分領域短期內受到影響,這可能就會進一步凸顯那些在互聯網支付方面做得很強的公司(比如支付寶,財付通)。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可能就需要大集團財力和發展資源的支撐。快錢被萬達戰略投資之后,今后可能還有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被戰略投資入股或者收購的消息出來。
錢海利也表示,持牌單位增加到269家,第三方支付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第三方支付作為支付工具,一定需要商業模式的嫁接,背靠巨頭可以有效打開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