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2-23 09:15:33
每經記者 施娜 發自浙江杭州
“之前貸款不是需抵押就是要擔保,這次終于可以憑信用貸到款了。”說這話的是浙江臺州一家生產兒童安全坐椅的企業總經理潘安。
近日,潘安在臺州銀行的一筆貸款即將到期,并將獲得新一筆貸款,這筆新貸款由政府信用牽頭。
11月24日,臺州市推出了全國首個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潘安成為第一批30名簽下信保基金貸款協議書的企業主之一,獲得了200萬元的授信額度。
由此,信保基金正成為浙江破解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難、化解互保鏈危機的一種新方式。同時,溫州目前也正在研究設立政府版的信保基金,且相關方案正在制定中。
全國首個信保基金成立
在臺州,雖然擔保貸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由此帶來的擔保、互保危機也帶來不少困擾。據《臺州日報》報道,臺州的小微企業(含個人經營性)貸款占全部貸款比例接近50%,高出全國20個百分點,高出全省10個百分點。
“我一直想憑信用貸到款,哪怕貸款利率高一點,至少風險可控。”潘安表示,因為找人擔保貸款,就意味著也要給別人做擔保,身邊因給別人做擔保造成自已企業損失的不在少數。
為化解擔保、互保問題帶來的風險,臺州借鑒臺灣地區的經驗和模式,11月24日,國內首個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正式推出。據了解,該基金初創設立規模為5億元,其中政府出資4億元,臺州銀行、浙江泰隆商業銀行等7家銀行共同捐資共1億元。
根據規定,凡是臺州市本級包括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和臺州經濟開發區、椒江區、黃巖區、路橋區范圍內符合規定要求的優質成長型小微企業均可通過間接保證和直接保證兩種方式申請信保基金。
間接保證由貸款銀行協助借款人向信保基金運行中心申請基金擔保,運行中心審核同意擔保后,銀行發放貸款;直接保證由借款人向運行中心申請,運行中心審核同意后,借款人持運行中心承諾書向貸款銀行提出貸款申請,貸款銀行審核同意后發放貸款。兩種方式,以間接保證方法為主,運行中心和合作銀行分別進行保后、貸后的跟蹤管理。
單個企業貸款授信銀行不超過4家(含4家),企業每年最高可獲得500萬元的信保基金貸款額度。如果由信保基金擔保的貸款一旦出現風險,信保基金承擔其中80%的風險,貸款銀行承擔20%的風險。而信保基金的綜合平均擔保費率則控制在每年1%左右。
溫州方案正在制定
記者還了解到,溫州市也正在醞釀設立政府版的信用保證基金,由銀行、政府共同出資,對出險資金共擔風險,以增強銀行放貸給小微企業的動力。
昨日(12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溫州相關部門,其工作人員表示,信保基金的相關方案正在制定當中。
為拆解擔保圈風險,8月份,溫州啟動了一個名為“358”的防御措施,即小微型企業授信銀行不得超過3家,大中型企業授信銀行不得超過5家,集團企業授信銀行不得超過8家,簡稱溫州“358”授信要求。
另外,雖然溫州還讓“每位副市長掛鉤一個擔保圈”,計劃2014年拆解7個擔保圈,但銀行與企業間的信任關系依舊很脆弱,不少企業反映抽貸、壓貸時有發生。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溫州市金融機構的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在7200億~7300億元區間附近波動,低于東部發達地區多個地級市。
對此,浙江省金融法學研究會會長李有星表示,隨著溫州信保基金的設立,溫州銀企之間的互信關系有望改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