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8 00:47:1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2015年,北京市醫療機構的服務,將朝著“精細化”方向再邁進一步。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2015年北京市屬醫院將全部用上京醫通卡,并將建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信息管理平臺。市屬醫院導醫標識設計指南完成,將于12月底前公布。
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在就2015年的“醫藥分開”工作制定更精細的方案,市醫改部門已分醫院級別測算醫事服務費方案。針對“醫藥分開”后醫事服務費的具體收取標準如何確定,醫改部門已組織對醫事服務費標準進行調研測算。按照初步方案,北京有望在不同級別的醫院實行不同的醫事服務費。
據悉,“京醫通”就診卡,由北京市醫管局與北京銀行合作完成。該就診卡具有金融儲存、掛號、就醫功能,目前已經在友誼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和同仁醫院等展開試點。“京醫通”卡形如銀行卡,有唯一編碼,實名制辦理。其中內含患者信息,具有電子錢包功能,可充值繳費。
此前,患者就醫時每進行一個環節,都要到專門的收費窗口排隊繳費。辦理“京醫通卡”之后,患者在就診環節,可直接劃價付費,不需要反復排隊。
北京市醫管局財務處處長申軼表示,“‘京醫通’如果推出后,掛號、收費、檢查、取藥這些環節,在醫生開診療單時就能實施。”
“根據計劃,2015年1月底前,‘京醫通’卡還將在安定、同仁亦莊院區等醫院陸續上線,并在2015年底前實現全部市屬醫院上線‘京醫通’卡,陸續替代各醫院現有的就診卡。屆時,患者只需持一張“京醫通”卡就能在全部市屬醫院實現掛號、繳費、化驗單打印、信息查詢等功能。”申軼表示,2015年之后,“京醫通”卡將逐步替代醫院目前各類就診卡,并作為患者建電子病歷的基礎,用于衛生部門掌握、控制傳染病疫情等。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已累計發放“京醫通”卡242萬張,惠及近40%的門診患者,其中使用“京醫通”卡享受跨院就診的患者達2.7萬人。
同時,北京市醫管局就“京醫通”卡使用與醫保患者的自付部分,以及“京醫通”卡在居民健康檔案中的管理運用已形成初步方案。此外,還將建立市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信息管理平臺,該平臺于2015年將陸續在22家市屬醫院和各區縣屬醫療機構建立市區兩級,同時服務于政府、醫院、患者三方的醫療服務價格管理信息系統,提高醫療機構的收費透明度。
為了提高患者就醫質量,除了拓展“京醫通”的覆蓋面,北京市醫管局基礎運行處處長樊世民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市屬醫院導醫標識設計指南已完成,將于12月下旬發布,共包括風車、上善若水、風箏、醫學膠囊四個方案,將傳統美學與現代醫學相結合,并且天壇醫院的醫務工作者還將從新方案中選出新的導醫標識。
據悉,之所以要設置導醫標識,是為了讓患者能快速找到就醫地方,改善就醫體驗。目前只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參考分時就診、按時就診,因此檢查項目要更加精細化管理。2015年,北京各大醫院將統一投訴標識內容、規范流程,方便患者反映意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