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5 01:06:2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今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蹶不振。12月12日,國際油價大跌至5年前低點,NYMEX油價收于57.81美元/桶,下跌2.14%。相對于2014年6月的高位的107.68美元/桶的價格,短短5個多月時間里,國際原油價格已經跌去了47%。
就在原油價格“跌跌不休”之際,12月12日,證監會發布消息稱,中國證監會批準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以下簡稱能源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這就意味著籌備了近四年的原油期貨正式進入上市前的倒計時。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并維持低位的時候推出原油期貨正當時。
喜投網董事長黃生發文指出,在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并維持低位的時候,中國必須開通原油期貨,必須在原油價格低迷期開始爭奪原油的定價權,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因為等原油價格上去后,就為時晚矣。“開通原油期貨只是開始,是爭奪定價權的開始,人民幣能否在原油貿易領域成為重要的結算貨幣,就看中國對于原油將來是否有定價權。”
2013年11月,上期所依托上海自貿區建設,出資設立的能源中心,具體承擔推進國際原油期貨平臺籌建工作。國泰君安金屬及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鵬在能源中心成立之初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貿區的資本項目自由兌換、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等制度安排,為原油期貨的更快推出提供了機會。”
根據我國期貨新品種上市的相關程序,交易所還將公布相關合約及規則征求意見稿,整理上報證監會獲批準之后,再對外公布相關合約及規則,并最終確定上市時間。下一階段能源中心將繼續協助落實各部委配套政策,對原油期貨進行廣泛的國際業務推廣,還將組織全市場仿真交易,全面檢測技術系統運行情況,為原油期貨平穩有序上市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上期所在答記者問時指出,石油流通體制改革與原油期貨的上市可謂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首先,正在穩步推進的石油流通體制改革將為原油期貨提供堅實的現貨市場基礎,包括逐步增加原油進口主體、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石油天然氣領域等政策推出都將有利于增加原油期貨市場投資者的參與、優化市場參與結構;其次,原油期貨合約規則設計本身已充分考慮我國石油市場現有格局,采取了保稅交割方式、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以應對境內現貨市場主體缺乏的現狀;再次,原油期貨運行將促進石油市場體系改革進程,為石油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有效工具,通過期貨產生市場化的價格形成機制引導資源合理配置,提高石油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抵御價格風險的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